“请他们过来,既可以当裁判,也可以让他们了解一下窑岗的情况。通过交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理念和想法,再由他们带回去,那个影响就大了。”欧阳鹤看得很远。
到了四月底,各地的工作队慢慢的就开始往回撤了。这次工作队下去的时间格外的长,他们需要将退耕更的地巩固住。因为靠近河边的地浇水方便,往往都是好地。那些原来的地主人都不愿意放弃那些耕种多年的地。所以工作队要雇佣民工将大部分退耕的土地种上树木。
第一拨回来的是邱老东家他们。他们还是负责沁水这一片地区。
回来的邱老东家虽然一路风尘,可是没回家,就到张知木的办公室汇报沁水那边的情况。
邱老东家回来,张知木让杨玉琳也把陈玉峰和欧阳鹤请过来。因为大家都关心沁水这边的事。
陈玉峰和欧阳鹤过来的时,邱老东家茶水也喝的差不多了。
邱老东家说:“我知道你们都惦记着那边的事。大家放心,基本上没有大事。所有的河边地都退出来了,我们也花了不少银子,把河边的地都插上了柳条,插完又浇上水。那东西容易活,就是每年都要割一遍才行,不然它还不长。”
“对,柳树条子容易活,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好。不过以后还要种上大树,形成高低配套的防护林带才行。”张知木说。
“呵呵!这回那些庄主们可有乐了。他们后来登记的田地大多数都是按照下等田登记的。我们给他们置换也是按照下等田给他们。这回他们不干了,要反悔。”邱老东家说,“反悔行啊!我们让他们补上下等田和上等田的差额。还加十倍罚款。他们还有些不登记的田,我们这次都充公之后,作为置换田地用。他们以为,他们的地不登记,也没人敢去种。可是我们把这些地都置换给了那些退耕的田地,这些地都是人家的,谁也不会放弃。”
陈玉峰笑着说:“姜还是老的辣,他们哪里能玩儿得过你这老狐狸。呵呵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