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原来的路往回骑,舒服的晚风掠过脸畔,似乎从哪里传来了垃圾车的音乐声。

        有些人b喻说心理师的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接收别人的情绪垃圾。倒完垃圾的人轻松了,大概没什人会好奇垃圾车在沿路收集完垃圾之後,最後会开去哪里倒掉那些垃圾;偶尔会有个案问他,每天要接收这麽多负面能量,心理师自己怎麽办?而且心理师和垃圾车不一样的是,垃圾车除了接收外来的垃圾,自己不会生成垃圾,但心理师无疑在除了接收外来的负面能量之外,自己也会额外生成需要处理的垃圾。

        紫藤也这麽问过他,或是说,关心过他。

        有入口就要有出口,能宣泄、会转化,大概就不会有什麽问题,否则这个工作也做不下去。

        大概这样简单回应,然後把焦点转回个案身上、把时间资源留给个案使用,做一个符合职业C守的心理师。

        不过每次他被这麽问的时候,心里其实总会想起高中参加营队时听过的一个情境推理故事:某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哑巴,村庄日渐繁荣、人口逐渐变多,某一天这个哑巴就Si了,请问为什麽?

        当然不能在谘商时跟个案玩这种推理解谜游戏吧。

        他不是很喜欢垃圾车的b喻,形象上不太能接受;他b较喜欢的是树洞,静静地待在某处,不时有人来往里面倒东西然後走掉。

        但是树洞里的垃圾到哪里去了?一直堆着应该会发黑发臭吧?会有谁想到然後来帮忙清理吗?或者是发现没有空间之後就再去找下一个树洞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