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间大家,又谈起经商之道。说起徽商打开海外市场的时候很自豪。张知木问了一个问题:“诸位想过没有。为啥以前,一两金子可以换五两银子。而现在一两金子可以换十两银子?”
有人说物价涨等等原因。张知木说:“大家说的都不是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海外贸易。我们大批货物外流,大量白银流进。我们这里慢慢地物少银多,物价能不涨吗?”张知木一番高论,真的是满座皆惊。他们都是商界的精英,张知木一点透这个问题。大家一下子都明白了。
“张东家对这个问题有啥高见吗?”有人问。
“我也没啥高见,求自保的话就多存金子少存银子,购买田产。开办实业。反正埋在地下,会越来越贬值。若从长远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富民,民众手里有银子了,好东西就不用外运,我们的银子也就能保值了。不是外运东西不好,不好的是,我们进的东西太少。贸易不平衡,必然物价涨,银子贬值。”张知木说。
张知木这次在酒宴上的表现,可是出尽了风头。给徽商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后,张知木的生产搞起来之后,徽商是很主要的经销商,到那时张知木才真正知道徽商的能力。他工厂里有些商品,几年内,是生产多少徽商要多少。
实在不能耽误时间了,张知木一行,买完货物就赶快雇船回到景德镇了。
把从徽州购回的货物,和已经包装好的瓷器丝绸等,都装上船,交代给柳成璜。要带到福建的货物也装上船。
张知木嘱咐柳成璜,路上大家吃的要好些,记住人最重要,真有麻烦,要先保人,再保货。这是柳成璜自己第一次独立负责运货,他深知这是张知木对他的信任,说:“张总,你放心我会尽我的全力把事情办好,不敢有一点大意。”
送走了柳成璜的船队,张知木船队也上路了。张知木他们这次走的是自秦汉以来就存在的古道。出景德镇进鄱阳湖,沿着抚河到广昌,在广昌上岸后,经石城陆运到福建宁化,然后换小船,沿清溪河运到永安,再陆运到漳平,在漳平换大船顺九龙江到漳州,再走海路到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一路上,万般艰辛,尤其是北方人,对这又湿又热的天气极不适应,好在沿途都有卖当地人自己熬的清热降火茶的,一行人总算没有倒下的。天气还好办,可是人祸却让张知木很伤脑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s://www.huaxiapr.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