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云鹤开始按照图纸安装暖气了。当然第一个是给张知木的小楼装暖气了。可是装暖气时,把好好的墙都砸开窟窿,让黄玉坤心疼不已。黄玉坤说:“这是新楼就砸了。”张知木说:“等到冬天你就会觉得,这次砸的值了。到时候屋里暖和的你不穿衣服都没事儿。”黄玉坤气的又掐了张知木一把。
李云鹤有一件工作一直没有进展,那就是耐热的漆一直没找到。如果用不耐热的漆,就怕暖气一上热水,就都化了。张知木给了一个建议,可以用各种漆,混合着试。有些可以配上桐油等,多弄几种配方看看。结果还真的不错,有两种配方的漆刷在管子上,干了以后,用开水烫都没事儿。张知木说:“这种配方要保密,这以后会赚很多钱的。”
等所有的房间暖气都装完了。张知木让李云鹤领着人,把所有的管子和暖气片都用漆刷了一遍。漆干了,把房间外面的管子都用草绳子缠了一遍,草绳子外面又用石灰和石棉合成的泥,糊上厚厚的一层;没等石灰和石棉泥干透又用草绳子缠了一层。房间外面的地下暖气道都是用砖砌的,看的陆成祥直吸气,觉得有点太败家。可是张知木坚持这样,陆成祥想当家的自然有道理,也就没说什么。暖气道上面,又用预制的水泥板盖上。这又需要不少水泥和钢筋。
张知木知道这要费很多钱,可是自己这么做,一是要让大家冬天过得舒服一点,也是要跟要给外人做一个样板。他知道,这个样板儿,很快就会在山西乃至整个北方流行起来。到那时也就是商机无限了。尤其是,他特意在自己的楼里全部安上了铜暖气片,这也会是那些大户学习的样板儿。那可都是一些不怕花钱的主。
这边李云鹤在装暖气,那边打井的工作也进行到越来越越艰难的阶段。因为越往下挖,往上运土越慢。都是通过轱辘往上提土,虽然用牛拉轱辘,可是还是很慢。
张知木现在也想不出啥更好的办法,索性也不管了,开始在井旁边挖地基,他要在井的旁边建一座水泥塔,这是准备安装风机的。
由于这些工匠们都干过那三层小楼,对水泥浇筑工艺都有了了解。张知木照着图纸给他们介绍完了之后,这些人说:“行了张总,这比那小楼简单多了,不用你在场我们都能干了。”张知木一听这些人上手还真快,也就不操这心了。
他让陆琪给他派两个手艺好点木匠。张知木凭着记忆,照着前世搞过的风力发电机上的叶片的形状,用小刀削了三叶片的一个小风叶。然后用一个小棍穿在叶片的轴上,用嘴一吹,小叶片突突的转个飞快。张知木对两个木匠说,你们俩的任务就是,照这个样子做出大个的叶片。单个叶片要四丈五长,一共要做出三个叶片。要先找出三个粗细差不多,长度比四丈五多一点三根硬木杆儿,把木杆用刀削成一样粗细,然后用木头做出叶面钉上或粘在木杆儿上。这俩木匠就开始忙乎这三个叶片了。
这边,陆琪领人在研究张知木画的伞形齿轮的图纸。一时还没弄明白,张知木过来给他们解释了一下,告诉他们这一个“等比伞形齿轮”的图纸。这个伞形齿轮可以把动力传递给动力轴的垂直方向的轴。我就是要用它把风机叶片带动的,平行于地面的轴的旋转动力转递给垂直于地面的轴上,这个垂直于地面的轴就把风机的动力传到了地面,在垂直轴的下端还有一对伞形齿轮,把垂直轴的动力转为水平动力,用这个动力带动水车,就可以提水了。所谓“等比伞形齿轮”就是俩个齿轮的齿数一样多,主动轴和被动轴的转速是一样的,传递的扭矩也就是一样。而且这样的伞形齿轮可以做的完全一样,减少了加工的复杂度。用两对这样的伞形齿轮,就完成了把风机叶片的动力传到了地面。这个动力既可以提水也可以做其他的用途,风大的时候带动车床也是可以的。当然我们以后还会研究传动比不一样的齿轮。现在要马上做出两对四个这样的齿轮,我看还是用木头先做两个东西出来了,一比划就都清楚了。由于现在有了车床,就用车床把能用车床加工的部分都用车床加工出来了,其它轮齿和齿槽就用手工制作了。经过两天的努力。两个伞形齿轮做出来了,比量一下,还可以,虽然精度不是太高,但作为动力传动还能用。就让李云鹤在此基础上赶紧制作木模,木模要留出一点加工量。现在还有几个精度要求比较高的的东西是推力轴承和两个滚动轴承。以现有条件制作滚珠是不现实的,推力轴承只好制作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因为滚柱可以用加工好的一根钢棒切割而成,这样就可以保证滚柱的一致性了。由于这个轴承直径很大,以现有的条件不可能做得精度很高,但是终究滚动摩擦力比直接在轴上滑动摩擦力要小得多。这个推力轴承放在水泥塔柱上直接用水泥浇铸出来的轴承坐上,直接用来支撑风车,既可以让风车随着风舵的推动旋转,轴承的内径又可固定风车。垂直的传动轴也可以穿过轴承的内径把叶片轴的动力传下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