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现代言情 > 改变 >
        他做的这件事,远在北京城皇宫的崇祯皇帝已经得报了。

        原来,在给张家口商人运量的商队里就有东厂的密探。事情发生时,这个密探也是一头雾水。他也不知道是啥人能有如此惊天手笔,把事做的天衣无缝。

        当然事儿很快就报到了李公公那了。这李公公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声赞叹:“好手段,好手段。张知木果然不是凡人啊。”这李公公一下子就判断出是张知木做成了这件事儿。心想“这家伙当我面还说不敢采取行动。回去就施展的这惊天手笔。是要给我老公公看看啊。”

        上次张知木一走,李公公就把张知木对朝廷如何如河忠诚,现在又来报张家口商人资敌的事儿报给了崇祯皇帝。这次张知木劫了粮食后,李公公又把这事儿报给了崇祯皇帝。并判断说能有如此手段做下此事的非张知木莫属。

        自从张知木解了开封之围,崇祯皇帝就想召见张知木。可是大臣们说张知木就是一个商人,四处游走,不好确定他的行踪。不如就把奖赏他的圣旨交由周王代传吧。其实崇祯皇帝知道,这是大臣们因为被张知木一个商人给抢了风头心中不满,不想让张知木进京。在此危难时崇祯皇帝也不愿意和这些大臣过不去,就没再坚持。不过崇祯皇帝对张知木的印象已经相当的不错了。原本商人都是逐利的,可是这个张知木竟然自己花银子买粮,在万马军中拼死送进开封。让那些手握众多兵士的官军将领都汗颜。可惜大明朝这样的人太少了。可是竟然有人上报说张知木有谋反之心。可是李公公报来信息说,这个人一直在买地买厂子,根本不像要谋反,要谋反的人不会买啥厂子买啥地。据李公公来报张知木一次运会的粮食就足够养很多兵了,要反他早就反了。大灾之年有多少粮食就有多少兵。可是他没招兵,而是捐了很多粮食救济灾民,这样的人怎么会谋反呢。不过张知木养了一些火枪兵也是有些让人不放心,好在他对朝廷忠心耿耿,把这股力量用在该用的地方上了。如果大明朝多有一些张知木这样的人多好啊,就不用朕一个人在这呕心沥血了。李公公又来报说,这个张知木很快就会北上,并说按张知木对那些汉奸商人的切齿之恨,他一定会对他们采取行动。但是这些人的力量太大了。所以崇祯皇帝也命令锦衣卫,密切注意张家口的方面的动静,严查这些商人的通敌的证据。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配合张知木的行动。

        还有张知木没想到的是,同时关注张知木的还不只是崇祯皇帝呢,那位闯王李自成也一直没有忘记这个坏了他大事儿的商人张知木。每想起张知木,李闯王就如鲠在喉。本来一个小小商人,还不能放在李自成的眼里。可是他隐隐感觉到,这个人很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隐患。不如趁他没成气候,早点解决了他。所以他派来的一个小分队可是没有崇祯皇帝那样的善意。

        ---------------------------------------------------------------------

        顺便推荐另一本技术穿越的好书《南宋记忆》。这本书讲的是南宋崖山之后,如何利用后世的知识,在大宋建立了完整的科技体系,将元军彻底赶出中国,并最终引起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大战。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s://www.huaxiapr.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