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上路时,刘云对李菁说:“这两天张总的安全就由你负责,要时刻不离张总左右。”
李菁说:“放心吧。有我在不会有事儿。”
一直看着刘云他们商队走远了,张知木他们一行人,就奔了大同。
关于大同,张知木首先想到的是,这是在前世时就闻名于世的煤都。大明朝把大同列为全国“九边重镇”之首,驻重兵,最多时有13.6万人,战马5万多匹,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说。
所谓“九边重镇”是指明代北部边塞的九个军事要镇。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以后,为保社稷在北部边疆加了九把锁,就是这“九边重镇”。
明朝建立后﹐逃亡北方边塞以外的北元仍不时骚扰﹐严重威胁着明朝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北部边防﹐屡次派将北征﹐同时﹐还分封子朱棣﹑朱权等将重兵驻守北部边塞。明成祖朱棣五出漠北﹐又于沿边设镇﹐派兵驻守。初设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设太原﹑固原两镇﹐是为九边。那个受诬陷被崇祯处死的袁崇焕就是辽东总兵。
九边之设﹐使明朝北部边塞形成一条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广袤万里﹑烽堠相望﹑卫所互联的北方防线。对加强北部边防﹐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明朝为此加饷加税﹐尤其在明中叶以后﹐使人民负担沉重﹔而各级军官的残酷盘剥﹐又使饷银短绌﹐军士往往因生活无着而发动兵变。
九边各镇设镇守总兵官﹑副总兵官﹑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千总﹑把总等官﹐无品级﹑无定员。其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分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此外﹐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等官。各镇都驻有重兵。万历中期﹐各边仅主兵就有六十万左右﹔还有为数甚多的客兵。如蓟州镇﹐隆庆时﹐主兵原额为三万人﹐万历初连客兵在内达十六万五千余人。
各边进行备战与士兵给养所需的军饷费用,相当于明朝每年田赋收入的总数﹐这也成为大明朝财政日益拮据的重要原因。
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个“九边重镇”之首绝对不是虚名,他是名符其实的北方屏障。所以,在内地不管明军对李自成等的作战多麽的困难,崇祯都没有调用山海关吴三桂和大同等北方的军队。没有了这个北方屏障,草原上的那些饿狼一眼的骑兵就会象洪水一样滚向中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