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坐好了,张知木接着说:“你们的建议,非常是时候。我们正要讨论窑岗的发展规划,这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各位的所有建议,我会一条一条的给你们有个交代。”
段精忠说:“张总能从善如流,也是窑岗的幸事啊。”
张知木说:“其实各位今天不来找我,我也会去找各位。因为我们明年就要有几个大的工程要上马,非常需要管理人员。第一个是修路,从窑岗一直修到杀胡口、张家口,路要修的四轮马车能快速跑起来;第二是要在小凌河的河口修一条拦河坝,把小凌河水位抬起来,这样小凌河里就可以行船了。”
段精忠说:“太好了,我们几位这回可有事儿干了。我做过盐转运使,架桥修路我不外行。”说完他又指着一位清瘦的四十多岁的人,说:“这位唐景窑兄做过河道总督,也管过永定河堤防和疏浚。能亲自测量土方水位的事宜。他不出来做事儿,就太埋没人才了。”
张知木说:“好啊,等我们的事儿都定下来以后,我们搞个招贤榜,看哪个岗位更适合各位。到那时候各位想闲着我也不会干。不过,各位如果你们一来到窑岗,我就安排你们和我们一起,像我们一样的工作,你们能适应吗?”
这几个人的话,都让段精忠说了,“张总说的太对了,这一段时间,我们自己的变化也是很大的,刚开始,好多事儿我们都看不惯,而等我们慢慢的静下心来,开始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而不是用老脑子套问题时,我们自己也开始变化。窑岗真是一个不拘一格的地方,不管以前有啥条条框框,在这都没用,一切都是以实效为准。啥办法好用就用啥办法,绝不墨守陈规。放开手脚真痛快。”
张知木对这个段精忠印象很深,这是一个能张罗事儿的人。那几位可能有能力,不过自己不说话,就是有天大的能力也没人知道。用前世的话说,不能推销自己,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
送这几位出来时,张知木发现陈玉锋、欧阳鹤、陆成祥和黄玉坤都在外间等着呢。这出来的几位文人,看了十分的感动,这都是窑岗的几大巨头,竟然因为他们要跟张总谈话,在外面等着。
张知木对陈玉锋等人介绍说:“今天几位先生,给我上了一堂课,让我很受启发。他们的建议我都记下,一会玉琳把这份记录,多抄写几份儿。给大家一人一份儿,你们也先看看。”说着张知木将手里的记录交给了杨玉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