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现代言情 > 改变 >
        而且只还可以在窑岗内部的商铺里流通,不出窑岗的话,只要有纸币就行了。

        张知木非常清楚这个办法实施后,他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与张知木同样清楚地还有陆成祥,他和张知木一对眼神就都明白了。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窑岗纸币。做生意的人在窑岗可以用纸币交易,离开窑岗时再换成银子带走。慢慢的窑岗纸币就会是流通货币。关键是要让这种纸币保值,保证信誉是纸币的生命。

        好在现在的油墨已经好用了,这样加上几种专门的彩色配方和加密措施,以现在的技术出现伪钞的可能性不大。等会议结束后,就要研究一下都印发那些面额纸币的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也是经过一番争论以后确定的。就是要发行一份窑岗周报报纸的事儿。那些文人老先生们,主张用文言文,他们要保持传统,以张知木为代表的坚决反对。最后大多数人同意用白话文办这张报纸。先要这份报纸办成周报,每七天出一期。大家都不明白周和星期的意思,张知木说:“这是国外已经实行的的事儿,以后我们每工作学习六天要休息一天。这样七天就是一周,也叫一星期。”

        前世过来的张知木深知舆论的重要性,有了这份报纸,一是可以引导舆论,另外也可以通过它让大家都知道窑岗的发展化变化,提高凝聚力。也可以提高大家学习文化的兴趣,表扬好的人和事儿,抨击那些恶习。有些不意见不一致的事儿,也可以在报纸上讨论。因此也欢迎大家来投稿。

        最后,张知木坚决的宣布一个,不需要讨论的决定,那就是窑岗的女孩子一律不许裹脚,在窑岗有愿意放脚的窑岗会提供帮助,还要带薪休假,给与补助。并宣布,以后在窑岗男女同工同酬,人人平等。

        这一决定,尽管有些人心里反对,但是见张知木如此坚决的做出了决定,也就没法反对了。他们心知,其实窑岗的事儿张知木完全可以不用征求他们的意见,他决定的事儿别人最好别反对。

        不过,在大明朝,这样的讨论事情已经是开民主之先河。引起的轰动实在是不小,就是窑岗即将开始的几项建设项目,在连续大灾之年,已经就够轰动。

        根据陆成祥的建议,有些工作冬天就可以进行,比如挖土石方的事情。只要冻层一刨开,下面的就可以开挖。这样横跨小凌河的桥就可以先开始动工。这座桥张知木建议造成石墩水泥桥面的大桥,这座桥要照顾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了便于走车,桥的坡面不能太陡,另一个是桥下面要行船,桥拱下面不能太低。这样桥就建成在河岸坡上建两座用水泥砌缝的石墩,桥面向两岸延伸加长的大桥,沿河堤走向的道路就在桥下面通过,实际上等于这座桥成了一桥三孔,中中间的一孔是过船的,另两孔是过人和车马的。桥墩的坑基现在就可以开挖了。那些闲着没事干的青壮都抢着要上工地。

        陆成祥一看说,这好办,建码头的图纸卢先生马山就画出来了,那里的土石开挖量更大。拦河大坝也可以先开挖,人最好都别闲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