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现代言情 > 改变 >
        见张知木有些发愣,杨玉琳接着说:“哎呀,都是我们的报纸惹的祸。说是过了十五才开始招生,可是现在整个山西的读书人差不多都知道了,都怕来晚了报不上名,这不就都抢着提前来了。卢炳义的人接待登记忙不过来,到处借兵,就把我们的人也借走了。”

        一开始,张知木没想到会有这么些人来报名,更没想到的是会有人这么早就来报名,说:“没想到能有这么些人来报名,山西竟然有这么些读书人。”

        杨玉琳说:“山西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小扣节俭,另一个就是但凡家里好一点儿的,都要送孩子读书。再说了,上哪找管吃管住还免费学习的地方,学习完了都知道留在窑岗还能大把的挣银子。天下的好事儿都集中在一起了,能不挣着着来吗?”

        张知木一拍手说:“太好了,这样就能得到一批读书识字的人。”

        杨玉琳可是给张知木泼点儿冷水说:“好啥好啊,报完名的都不走了,就在这等着,有的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嫂子都愁死了。”

        张知木心想黄玉坤是看自己太忙了,没把这事儿跟自己说,可是不能让他们现在就等着啊,学校的房子还没盖呢,“没通知报名的回家等着通知吗?现在学校还没盖呢。最快也要等到今年中旬才能开学呢。”

        杨玉琳苦笑着说:“能不告诉他们吗?可是他们好多人来窑岗的盘缠可都是借的,他们回去了可能就再没银子过来了。所以他们说啥也不走。那些没处住的都挤在马棚子旁边的草堆里睡觉。”

        听了杨玉琳的话,张知木心里一紧,他茶叶顾不上喝了,直接去找黄玉坤去了。

        见到黄玉坤,张知木没等黄玉坤说话,就说:“有不少人离开窑岗去了凌水码头的工地,一定会倒出来不少地方,让大家挤一挤,到出几间棚子给报名的考生来住。”

        黄玉坤明白了张知木的意思,马上就去安排徐嫂处理这件事儿。回来后,黄玉坤问张知木:“你准备安排这些人住多久?有吃有喝人就更不走了。现在报名的就快一千了,很少有一个人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