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现代言情 > 改变 >
        张知木看李治在看自己,说:“往下说。”

        李治接着说:“一开始,他说他是锦衣卫的,不是东厂也不是西厂的。我们觉得他说话时有些不流畅,结果再使点而手段,这人才说真话。他们是都察院派出来的,只对都察院和内阁大臣负责。这个人的职务不低,这次一共派进来四个人,只有一个和他有联系。另外两人是谁,他也不知道。他们原来任务不明确,就是要打进来做细作,了解窑岗的一举一动。这次他们突然接到的命令,要不惜一切弄清是否在窑岗藏有脸上刺字的配军。”

        张知木听完李治的话,说了一句:“他们还在四处打听这件事儿,说明他们还没发现秦鹏他们在窑岗。”然后张知木陷入了深思。

        他知道是内阁大臣们想抓自己的把柄了。

        大明朝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朱元璋以后一直不设丞相,朝中的事都是由内阁掌管,内阁中设首辅大臣。其权利相当于丞相,但远远小于丞相。

        崇祯与内阁辅臣的关系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他们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时候,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这些文臣们对崇祯的制约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自从出了张知木这样一个崇祯皇上的一股外部力量,那些大臣们很不舒服。可是他们一直也没啥实在把柄,能拿出来对付这个张知木。恰好他们这些人也都看到了窑岗的《窑岗周报》,这让他们好像看到了机会,因为文字上的东西,你出的越多,被抓住漏洞的机会就会越多。他们看到窑岗在招聘人的时候,就马上想到了将细作派进窑岗的想法。

        果然这些细作很容易的就打进了窑岗的内部。没想到,不久内阁大臣们又得到报告,杀胡口有配军造反,杀死了一个千户,据说是跑到窑岗去了。

        看到这封报告信的首辅大臣李建泰把杯子都摔了,他怒道:“我们就凭着这个‘据说’去和皇上说那个窑岗的张知木私自藏匿配军,要皇上办了他?”

        一个内阁大臣说:“这好办,我们就让派去的细作在窑岗查一查这件事儿不就行了。”

        另一个内大臣说:“不可,我们派进去的人一定要做长久打算,监视这个张知木的一举一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