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知府知道这些粮食即意味着少死不少人,他怎能不着急。知府大人来到码头上,看到一大排船停在码头上,才相信这事儿是真的了。张知木见知府来了,也来到码头上。行完礼,知府大人抓住张知木的手不放,说:“张义士你是我们的恩人哪,我替平阳人谢谢你的大恩大德。”
张知木也客气一番,说:“大人船上的粮食您就组织人卸吧。船上的费用我们已经都付完,你们只管卸完粮食就行。我们还要赶路,就不多呆了。”说完告别知府登船起航了。
照此办理,张知木他们到了汾州(汾阳)、晋阳(太原)都留下两万石粮食给灾民。这让整个山西又一次轰动了,都知道现在的山西米贵如珠,窑岗人竟然如此大手笔,真是义商。百姓们就认这样的道理,谁给他们带来实在的好处,他们就感激谁。
张知木他们的船队,在整个汾河里拉出去很长很长。张知木他们在后面捐赠粮食的时候,前面的船已经到了凌水码头。
在潼关的时候,早就飞鸽传送通知凌水码头,凌水码头直接用电报通知了黄玉坤,告诉他们做好接粮食的准备,同时通知秀容知县,窑岗人要捐赠一万石粮食。这秀容知县,早早的就带着运粮队伍等在码头上,对他们来说这救命的粮食实在是太珍贵了。
李云鹤也是早早的就带人来到凌水码头,不过看到秀容知县带人先到了,他知道还是先把他们打发走了再说。先到凌水码头的陈玉锋等人,让李云鹤组织人先给秀容的运粮队装粮食。还没等张知木到达凌水码头呢,秀容的运粮队已经把粮食都运走了。秀容知县和陈玉锋他们说,,等回去把粮食安排好了,再到窑岗去感谢去。其实陈玉锋他们还希望他早点走的,不希望他看到运回来多少粮食。
李云鹤做事还是很有章法的,这次他组织人带来一万匹挽马,三千头骆驼,两千多辆钢簧马车。把凌水码头挤得满满地。他知道这次带回来的粮食不少,所以他把山洞的里的粮食都重新摆放了位置,山洞里的排风系统也接过去电线用上了电力。
到了凌水码头,成坤一发话,码头上工人按照平时的组织就开始有条不紊开展了卸船工作,这些工人知道,窑岗的船队一回来,们就可以凭力气挣一笔银子了。
李云鹤的运粮队也按各个级别组织起来,每个级别都有人负责。装好一批粮食就走一批人。运粮食的队伍几乎把窑岗和凌水码头连接起来。
《窑岗周报》现在新闻意识也很强,也派人到凌水码头了解船队和运粮食的情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