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体的象与地平线重合时,该天体高度等于地平镜与指标镜夹角的二倍。而根据这一点来恰当地设计圆弧标尺上的刻度,就可以让观测者直接读出天体高度。为提高读数精度,六分仪活动臂上附有鼓轮和游标尺。
张知木知道,自己只要介绍完这些基本的东西,这些聪明人就会自己消化后,使六分仪更加实用。
石涛听完卢炳义先生讲课程和张知木对六分仪的介绍后,说:“今天,我真是大开了眼界。以前觉得自己学过牵星过海的本事,就一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说实话,能听懂卢炳义先生和张总讲的东西,首先是我们接受了地球是圆的概念,通过今天我们更是加深了这种概念。不过,我知道这些东西要达到实用阶段,还需要做好多工作。我想和范司令请个假,留在窑岗和大家一起研究六分仪有关问题。”
张知木和范成坤都同意石涛留下来参加六分仪等事情研究。
卢炳义干脆建议,成立一个海上导航系统研究协调委员会,具体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这件事儿就有张知木和卢炳义亲自牵头。
大家一致同意卢炳义的建议,因为这件事儿牵涉的人员和部门太多,由张知木和卢炳义出面就好办多了。这样也就可以减少了具体工作人员的负担,让他们集中精力搞具体的技术工作。
最后,张知木说:“今天的事儿就定下来。你们参观几天之后,就马上开始工作。你们的办公地点可以选在窑岗学院,那里条件好,科研气氛也好。六分仪具体加工就有孙亮他们安排,搞高精度的东西还是孙亮他们有经验。”
孙亮他们也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天文历法的工作还需要增加人手,卢炳义说他再想想办法。
张知木对大家说:“我们窑岗啊,啥都不缺,就缺有用的人才。大家要想办法,给我们窑岗挖人才过来,记住是有奖励的。”
大家都笑起来,可是他们知道张知木的话可不是句玩笑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