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坤说:“这是好事儿,我们那些早就相好的,特别是在患难中相好的人早就该有个家了。不过,你们也要知道,我们的好多工人住的条件并不是太好,他们一户结婚就会占两室一厅房子。那能安排多少人?”
张知木说:“我们房子还是建的太少。我倒有个想法。李栋,你们建房子,也可以采用工厂化的办法,你们建的房子楼板现在都是一次性用模版支架倒制的,我看你们的楼板可以在工厂批量生产出来,然后运到房子现场吊装上就行。好多水泥件都可以预制,这样你们建房子许率就会大大的提高了,你说是不是。”
刘本貹说:“张总,你的办法太好了。我回去就专门组建一个预制件厂。因为我们的住宅基本都是一样结构,在工厂里预制的结构件可能质量会更好。其实我们别的建筑上也都可以采用这种办法,建设效率会提高很多。”
范成坤介绍说:“凌水码头上的正式码头工人已经招了二千多人,现在凌水码头在整个汾河上的码头中是装卸量最大的码头。因为这里离窑岗近,干啥都方便,客货运输都方便,结算银子也方便。所以这里越来船越多。有些船都要等着码头装卸货。考虑到小凌河蓄水以后,好多小船会分流道窑岗这边一样,我们那边就没扩建码头。我们这两千多码头工人都是青壮,早就开始军事训练。现在我们管理的老少人口也有一万五千多人。我建议,我们也要在凌水码头建一所学校,让我们那里的孩子也能就近上学。”
张知木说:“范司令的建议,我认为是对的,现在是有不少凌水码头的孩子在窑岗上学,可是究竟是不方便。学校的事我们马上就落实,作为下面工作的一部分。”
接着,各地方领导都汇报自己的工作。石灰窑那边已经有三座小窑、三座大窑,每天不停的在烧水泥。石灰已经不烧了,用的石灰基本上是外面购的。石灰窑这边已经有五百多人。
扩建最大的是砖瓦厂,这边人员有两千多人,几乎扩了十倍。即使这样,也不够窑岗建设的需要,山西几乎就近的砖瓦厂都在为窑岗生产砖瓦。
采石场那边也有八百多人。
窑岗这里的建设都是重点保证的,也都在陆续交付使用。新建的客运站的使用是最受关注的,因为这里是每天进出窑岗的窗口。整个候车和售票大厅都是铺的大理石地面,进出的台阶也都是大理石修建的,这要感谢了李云鹤他们的割石机。大理石割完之后打磨一下抛一下光就可以了。
车站可以说富丽堂皇。尤其是车站顶上的钟楼,更是让大家津津乐道。每到一个准点时间,大钟都会按这个时间数敲响相应的钟声。洪亮低沉钟声会传出去很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