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遇吉原以为李自成打不过窑岗人,就不敢在北进了,周遇吉和窑岗以北的军民比谁都盼望窑岗人能打赢。他们没想到,李自成打不过窑岗人,就不打了,采用绕过窑岗继续北进的策略。
不过,受到窑岗人胜利的鼓舞,周遇吉他们的守城将士也是信心满满的想和李自成打一仗。因为他们手里也有很多火枪和**。
久经沙场的山西总兵周遇吉,布置重兵守在代州(代县),是有他的道理的。代州这个地方是大顺军北上的必经之地,他的北面四十里就是天下闻名的雁门关,其实代州以前也叫过雁门郡。雁门关和偏关、宁武关号称内三关。而周遇吉也是三关总兵。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战场。
提起这里,人们都会想起那位口衔宝剑撞柱而亡常胜军神李牧,当年他就是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在这里建立了不朽功业。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代州)、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唐初,年事已高的薛仁贵也是作为代州都督,镇守雁门。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著名爱国将领杨业(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
权将军刘宗敏也深知代州的重要性,更知道三关总兵周遇吉是何许人也。他带兵清扫了原平、五台、繁峙等周围地区之后,才才率兵攻打代县。
按说现在正是冰雪消融的季节,粮草运输都很困难,可是由于窑岗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把这里的道路修的非常好,这让刘宗敏他们都说要感谢窑岗人。
可是刘宗敏的仗打起来并不顺利,周遇吉虽然兵孤将少,可是他把代州城内所有青壮人都组织起来参加守城战斗。特别是他充分的发挥了火枪的威力和**的威力。他们不可能像窑岗人那样象不花银子一样的使用火器,他们对付攻到城下的大顺军士兵,基本上使用弓弩石块,当他们发现,有人聚在一起时,才会在军官的指挥下,仍下去一颗**,充分发挥**的作用。火枪也不会轻易使用,只有在大顺军顺着云梯爬上来的时候,才发一枪解决掉。
可是周遇吉有一个弱点被刘宗敏发现了,那就是代县的炮火力量不是很强。而大顺军在窑岗人面前基本上不敢使用火炮,在这里给自己找回了面子。李自成本来经过多年征战,即缴获不少火炮,自己的军中又能造火炮。特别是从孙传庭手里缴获了大量火炮,只是**有限,不能充分的使用。只能挑出来一些好一点的火炮来用。不过这样的炮火也给周遇吉的守军带来很大的杀伤,更主要的是,对士兵们的士气影响很大。可是周遇吉亲临第一线指挥士兵们浴血奋战,也鼓舞了士气。
刘宗敏指挥士兵们连续攻打几日也未见效果,气的哇哇乱喊。李自成听到军队在代州又遇到麻烦了,非常不满意,严令刘宗敏必须尽快的拿下代州。他知道这样下去,自己的大顺军就危险了。
李治布置在外围的情报人员,不断地将大顺军的情况通过飞鸽或者牛头山的电报送到窑岗指挥中心,看到李自成每日的进展,陈玉锋和欧阳鹤心里美极了,除了不断的督促前线的军兵不要放松警惕,严防大顺军偷袭之外,他们花费很大的精力,进行军队的扩编。扩编完的还要进行训练,欧阳鹤还有一项任务,就是给那些即将打下来的府县安排官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