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说:“太好了!这我就放心了。明天我们走的时候,多给你们留一些粮食。纤夫们活到现在不容易,我们来了就不能让他们再饿死。”
李菁对纤夫们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这些以前的大明朝的官员们。他们都知道,以后就要这样的做官。不过这样做官,没有了以前的威风,可是心里很舒坦。
本来的计划是,开元新河这里留下一个步兵连和炮兵就行,可是李菁看到这里聚集了太多的纤夫们,害怕有啥意外,又给这里的官员们留下了一个连步兵。
李菁心里也在奇怪,这里的纤夫们越聚越多,他们是怎么这么快的通报消息的呢?
离开开元新河,李菁率队向东,接管了济源、孟州、温县,一直到武陟县。一路上基本没有遇到大股的大顺军,刘芳亮已经根据李自成的指示,带领大部分官兵渡过黄河去。剩下一些收尾的零散官兵,看到李菁的队伍也就都投降了。不过路上李菁花了一点时间剿匪。因为战事一开,明朝的官员顾不上那些土匪,大顺军更没有心情管他们。土匪们也就猖獗起来,特别是难民越来越多的加入他们,他们一个个也觉得兵强马壮的,就到处烧杀抢掠。
李菁的特种兵们对土匪那是有一套,一路上李菁他们杀了不少匪首,对那些没有去处想改过的土匪,李菁让他们到开元新河去报到,参加窑岗的垦荒队。
李菁接管了这一段黄河沿岸的县城之后,在武陟县留下一个团,其他的队伍,分散开一起向北,分别带领着窑岗的官员们去接管各处州县。
在风陵渡,陈玉峰他们给俘虏们调养了两天之后,开始给他们做工作。最后大多数俘虏都愿意到窑岗去。这样愿意到窑岗去的俘虏都乘坐范成坤他们的驳船到窑岗去。缴获的战利品,也都用船运走。还有三千多大顺军俘虏怎么做工作都不行,就是不愿意去窑岗。陈玉峰想,这样的人去了窑岗也是个麻烦。最后,用战船都把他们这三千多人送到了对岸的潼关码头去,让他们去找李自成。
这时候,宁德和邱老东家也都来到风陵渡码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