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现代言情 > 改变 >
        不过,张知木和李岩的谈话就要广泛得多。

        李岩第一次到张知木的办公室的时候,也是他们进了第一次谈话。

        张知木首先从李岩的《劝赈歌》说起,“李公子,当我第一次听到《劝赈歌》,并知道这是一位富家子弟做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位作者该是一个啥样的人物呢?有机会我一定要见见这位作者。那个时候对你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后来,欧阳先生来了,对您做了很多介绍。我就对欧阳鹤先生说,不管用啥办法,也要想法把李公子请到我们窑岗来。”张知木对李岩的称呼已经根据李岩的建议,改为李公子了。

        “我也收到过欧阳贤弟给我写过书信。可是我当时就觉得还是跟着闯王做一个忠臣吧。哎,我这样的人,有的时候也很迂腐,不容易改变自己的看法。要不是闯王实在是容忍不了我,我也到不了这里,实在是惭愧。”李岩说:“至于那首《劝赈歌》,也是一个书生,面对那么多的穷苦百姓,没有办法,所做的无奈之举。”

        “李公子,您是进士出身,家道殷实。如果自己谋自己的前程,可以过得很好。可是你面对天苍生,不忍不管。逼得自己也落得不得不走到造反的路上。十分的令人佩服。不过,记得我和您说过,李自成得了天下,也不过是换个皇上。天下百姓还会是一样。也还会有别人造反。再次重复这个过程。”张知木说道。

        “是啊,我非常想听听张总对这样事的看法。”李岩说。

        张知木就从土地兼并,造成的贫富不均,逼得农民不得不反,造成朝代更迭,结果又进行一次循环,进入一个怪圈儿说起。一直说到,窑岗人的想法是,建立一个三权分立,有百姓选举国家和地方领袖的国家。官员合不合格有他们服务的百姓说了算,所有权利都在要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百姓监督。不需要那种只需要对上负责的官员,这样就能大大的减少贪官。从法制上禁止土地进行大规模兼并。要建立全体人民都要遵守的约法,而不是由皇上发布的只要百姓遵守的王法。

        张知木的说法,让李岩觉得眼前一亮。李岩也是那个时代一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每办法超越时代,想到这样一些经过实践检验,是相对来说最好的体制。

        李岩对张知木说:“张总,到现在我还没有完全理解您说的这些,可是您讲的每一句话我都记住了。我的感觉,听了您的一番话,就象在黑屋子里开了一扇窗户一样。心里突然透亮了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