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岗人大战李自成大顺军这件事儿,不但对整个大明朝的政治军事态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大明朝周边的各部产生的振动和影响也是十分巨大。
一直渴望恢复往日辉煌的北边蒙古各部,和一直对大明朝虎视眈眈的满清那些汗王和硕贝勒们,也都在通过各自的情报途径,不断的收集着这场大战的情报。
蒙古各部落由于已经处于分裂状态,尽管关心南方的战事,还是有些无暇顾及。那些从最后一次破口进关之战中恢复了元气满清,早就对大明朝跃跃欲试了。他们对那次损失了镶红旗和镶白旗的事,实在是不能容忍,早就想报这个仇。怎奈,皇太极听从谋士的建议,采取忍耐策略,隔山观虎斗,想等到汉人们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出手。
当他听到李自成誓师东征的时候,皇太极和那些硕贝勒们都跟着高兴。不管谁胜谁败,汉人的力量都会有损失,都会得到削弱。他们经常的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听从大明传回来战况,谈论着将来如何对付这些将来的对手。一开始他们谈论的还是很热烈,可是随着窑岗人参战,形势发生了逆转。李自成的百万大军,竟然被挡到了小小的从来不见经传窑岗前面前进不得。这让皇太极和他的那些硕贝勒很不解,就连汉人军师范文程也都说,我们还是看看再说吧。因为这些窑岗人,实在是让这些满清上下的每一个人都刻骨铭心。他们对李自成的百万大军没太放在心上,可是对于窑岗人他们不能不格外的注意。提起了窑岗人,他们身上的创伤还会隐隐作痛。
等到他们得到窑岗人把李自成的军队完全赶出了山西的情报时,皇太极他们已经不可能再笑得出来了,那些好不容易恢复了信心,一心想报仇的硕贝勒们,也没有了往日趾高气昂神气。
皇太极一看这样可不行,大喝了一声,“怎么啦!还没上战场,就一个个都成了霜打的茄子?”
军师范文程说:“各位硕贝勒,的确没有必要如此担心窑岗人的战力。其实大家想一想,李自成号称百万大军,其实也不会有那么些人,那都是说给别人听的。他们能有几十万吃不饱饭军队就不错了。而且他们军队的人数也没有意义。因为中原地区连续几十年大旱,没饭吃的灾民要多少有多少。李自成真正能打仗的军队没有多少。再加上,一开始他们的进攻太顺利,而且不了解窑岗人战力,在山西官军和窑岗人的突然反击之下,那些灾民组成军队一下子就溃散了。所谓兵败如山倒,他们也控制不住败局。不然就凭窑岗那些老少加起来的几万人,也不可能就把大顺军给赶出山西。所以我们既要吸取李自成的教训,也不用过于担心窑岗人。”
由于皇太极十分倚重范文程这位谋士,各位硕贝勒也都对范文程非常的敬重。范文程的话让他们都松弛一些。
由于这次破关进入大明朝惨败而归,皇太极在松锦大战之后,再没有向大明朝进行大规模的行动。因此皇太极也没有在崇祯十六年就死去。至今还在盛京(沈阳)主持大计。
皇太极听完范文程的话,觉得再看看情况是对的,可是军队总不打仗是不行的。他觉得还行应该从相对比较分散还没团结起来的蒙古各部采取行动,若是将整个漠南的蒙古各部落都降服了,不但可以扩大自己的实力,组建几只蒙古骑兵部队,还可以在整个大明朝漫长北方边界,对大明朝产生压力。至于漠北的蒙古喀尔喀部落可以先不用管他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