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现代言情 > 改变 >
        “行啦,我们还是进入今天的正题。”张知木说,“大家已经知道不论武矿长他们怎么努力,他们的水泥也不够我们用的。那是因为他们的手工立窑生产效率就只这样。因此我们必须采用一种新的水泥生产方式,这就是回转窑水泥生产。这样水泥生产是日夜连续的,最小的每天也可以生产几十吨,大的可以每天生产千吨甚至上万吨。说简单了,就是我们需要造一个大钢管子,里面砌上一层耐火砖,然后倾斜着放着,要是使它慢慢的旋转,然后将烘干粉碎水泥生料从上端倒进管子,把煤烘干磨成粉以后,从下面吹进去。让加热燃烧的煤粉和生水泥物料对流,将生水泥物料烧成熟水泥。冷却后出来就是水泥了。”

        卢炳义说:“要是真的能像你说的这样,就象高炉一样可以连续生产水泥,那可是一大突破。我们的水泥就可以满足我们需要了。”

        “这事儿简单说它的原理是这样,可是关键还是需要知道我们这种设备究竟是什么样的。”李云鹤说。

        张知木拿起一个示意图,进一步说:“我方才说的是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这个核心设备是非常重的,他需要用几个托轮,将这个旋转的回转筒子托起来。还要有固定的一头一尾两个部分,和这个旋转的圆筒子通过钢板和石墨密封滑动连接。旋转筒子的尾端用切向弹簧钢板固定一个大齿圈儿,下面用一个小齿轮和他啮合,电动机通过一个减速器驱动这个小齿轮。这个装置的窑尾处,有一段耐高温、耐磨的窑口护板,窑口护板与冷风套组成套筒空间,从外面向套筒内吹冷风冷却窑头护板的非工作面。这样他才能长时间工作。”

        几个人围着张知木一边看着张知木画的草图,一边听张知木的讲解。李云鹤问:“这回转筒要多长?”

        “一般的我们需要把它设计成长度和直径比为一比四十。我们的回转筒的直径是一米的话,就需要四十米长。为了施工方便,我就选用一米五的吧。那么长度就应该是六十米。我们选用三个回转托轮,每段的中间的间隔是二十米长。”张知木说。

        “这个回转筒里面承受的重量是很大的,钢板是不要很厚啊?”李迪问。

        “这当然了,不过太厚了的话重量也大,我们可以在回转拖轮处加大厚度,拖轮两边向外逐渐的可以减少厚度。托轮处可以用铸钢铸成再加工。一般的厚度有二十五毫米就行,拖轮下面用六十五毫米,向外过渡的位置用三十八毫米。其实我们刚开始搞再厚一点也行。”张知木说,“还有从入料口的尾端导出去的热空气,可以用来给生料预热,这样可以减少能源。”

        武山还是看出来了一点儿门道,“我看啊!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仅仅是窑炉不能停需要连续生产,我们其他的备料和煤粉加工都是需要连续不能停的。尤其是不能停电,否则的话就会出事儿,把设备烧坏。我们需要制作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人少了设计不过来,也加工不过来。”

        张知木说:“武山说得对,我们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很多因数。特别是我们需要有后备电源,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因为如果停电了,我们的冷却吹风停止了。可是设备温度没有下来,就会烧坏设备。旋转回转筒不转了也容易烧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