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现代言情 > 改变 >
        阎伯驹问了一句:“这130重炮和我们的120重迫击炮到底差多少?”

        李云鹤说:“当然是130炮的威力大多了。不过他们的用处不一样,120重迫击炮的优势在于它的弹道高,可以打墙后面的目标,而我们的130炮可以把墙摧毁。另外130是平射炮,可以像抢一样的瞄准,射击精度高。”

        崇祯皇上的年过的不是很痛快,窑岗人送来的银子根本不够分,闹的各处都不满意。崇祯皇上生气的是,这些朝中的大臣们,不去出去弄银子,现在全指望自己跟窑岗人借银子不说,还从来没说过窑岗人的好话。这次窑岗人借的银子少了,崇祯皇上很清楚,这里面有窑岗人不满意他们派山西的官员回山西的原因。也是啊,人家窑岗人花大把的银子为山西疗伤,自己派人回去必然要收银子,不然官员们吃啥。所以窑岗人不满意是自然的,可是崇祯想,山西是朕的山西。不派官员还是朝廷的地方吗?可是派人回去了,银子收不上来不说,窑岗人的银子,不但没按自己借的二百万两银子借给自己,连原来的一百万也没有了。

        不过,崇祯皇上看到这个张知木给自己送了一本儿密码本儿,这让他很感兴趣。有了这东西进行通信和话,只有手里有这密码本的人能知道信中的内容,简直是太好了。

        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密码本儿,崇祯皇上才可以放下皇上的尊严,言辞恳切的给张知木写了一封密信。因为就是送信的李公公偷看了,他也不知道信里写的是啥。

        崇祯皇上也没想到,自己的这封信竟然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张知木居然马上就让李公公给拉回来五十万两银子五百万元的窑岗币,这就是一百万两银子。还有两千只火枪、二十万发子弹、两万枚**。这火枪的事儿,崇祯皇上几次想张口向窑岗人要点儿,都因为需要借银子,不好意思再开口。特别是让崇祯皇上心里很温暖的是,张知木还给自己送了一百万元窑岗币,那就是十万两银子。现在在京城窑岗币和银子一样用,甚至比银子带起来还方便。这一百万元窑岗币真的是太及时了。自己的用度一再的减,弄得自己这个皇上很难看。后宫都没法赏赐,她们怨声一定不小。可是她们哪知道皇上也手头拮据啊!

        这回,崇祯皇上又可以在朝堂上挺直了腰说话了。不过关于开封的事儿,一直让崇祯皇上很郁闷。他听说了周王和窑岗人走的很密切时大怒,这些藩王们,拿着朝廷的俸禄,却和外人勾勾搭搭,简直是太可恨了。可是他也想,人家张知木在开封被围的时候,尽管力量还很弱小,就使巧劲儿给开封解了围。他们关系好一点儿,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他虽然对周王不放心,但是也没有痛下杀手,觉得把他们全家都弄到京城来,他们也就没有啥威胁。不然窑岗人要是的真的有异志,那么开封就很可能是窑岗人的囊中之物。所以他派出了轻易不动用的西厂督头,让他带人去接周王进京。可是这些西厂的人,发回来的消息是周王病重,不会挺几日了。从周王府内线传来的信息和西厂督头亲眼所见都证实这一点。可是奇怪的是,不久西厂人突然撤离周王府不知去向了。周王府的人找不到他们只好派人给自己送信,因周王病重,请求迟些日子进京。这让崇祯皇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硬是查抄周王府,就因为他和窑岗人关系好,还真的说不过去。在说了这样的话,窑岗的银子就别想再借了。郁闷的崇祯皇上,既不同意周王一家迟些日子进京,也不能再催他们进京。所以崇祯皇上就没再回信。这件事儿也就放下了。过了些日子,还没有周王死了的消息,崇祯皇上明白,人家是用了缓兵之计。现在再去逼人家,很可能人家就真的反了。这件事儿也只好先放下了。

        远在辽东的皇太极,听说了窑岗人派人给托里王子他们部落运送了大批物资,着实让他吃一惊。他吃惊的不是,窑岗人强悍的战力,让察哈尔部落的蒙人损兵折将死伤惨重。他吃惊的是,窑岗人如此清楚的看出了自己战略,而且竟然在他们自己刚刚大胜李自成还需要修养生机的时候,就派人出关破坏自己的计划。看来窑岗那边是有高人呐。这不能不让皇太极仔细的考虑一下,下一步如何对付这个窑岗的张知木。

        军师范文程也一下子拿不出更好的主意。因为他判断不出来窑岗的人下一步计划。据情报,窑岗人送完物质就从杀胡口撤回长城以内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