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现代言情 > 改变 >
        “张总,这件事儿,其他的都是小事儿,杀了这五百官军是主事儿。我们就说他们三司的官员纠集太原当地杂人,一起上街闹事儿,同时派五百官军硬闯太原城,所以才酿成这件事儿。是他们挑衅在先,我们是被迫采取的无奈之举。”欧阳鹤想的周到,“还有我们在太原杀的人,都是太原城里他们纠集的杂人,我们采取了极大的忍耐态度,朝廷派来的人官员我们没杀。”

        “我想,这件事儿我们处理好了不会有啥大的影响。朝廷想和我们翻脸也是有心无力,说不定皇上还会借此机会,打压一下那些文臣们的气焰。”张知木说,“不过,我们必须尽快的让这件事儿过去。我们马上就开动宣传机器,在报纸和广播上进行宣传。这件事儿我们要主动的宣传出去。让大家知道,我们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儿,但是并不怕发生这样的事儿。”

        张知木知道,现在才是掌握的话语权发挥威力的时候。

        “呵呵!”欧阳鹤笑着说:“现在我们说的就是事实的真相。”

        “这就是话语权!”张知木说。

        听了张知木说出了“话语权”几个字,大家都是一愣,他们都立刻对窑岗人的报纸和广播有了一番新的认识。事情大家都明白,可是张知木“话语权”三个字,就让事情一下子清晰了。大家对报纸和广播的认识也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崇祯皇上是知道这三司的官员要回到太原来的。这都是那些文臣们力主这样做的,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既然山西还是大明朝的,朝廷就不能不派命官。

        崇祯皇上还真的没法拒绝的,因为大臣们理由想的很周全,估计连皇上的想说不满意见,他们也会早就想好了应对的说辞。崇祯皇上心说,你们就派去吧。窑岗人不让你们收银子派劳务,看你们怎么去当这个官儿。不过,皇上说:“我们刚刚派人去窑岗筹借粮饷银子。等我们的银子借回来,我们再派人去吧。”

        大臣们是满口答应,可是他们出了宫就商议,决定立刻派人去上任。因为他们就是想把这件事儿和朝廷借银子的事儿搅在一起。他们的想法是把皇上借银子的搅黄了,看皇上还和窑岗人一心不。搅不黄大家的俸禄就一个子不少,也挺好。不过借这件事儿,把人派回山西去,利用窑岗人不想和朝廷翻脸不敢采取强硬措施这一点,或许能把山西一部分权利夺回来。如果窑岗人顾忌和朝廷的关系,这次能得手,就可以进一步争取更多的权利。据说山西在窑岗人大力扶持下,情况非常好,很快的就是一块肥肉,能拿回来,皇上也会高兴的。就是达不到目的,也损失不了啥。别看这些文臣们干正经事没啥本事,可是搞这些小动作还是非常在行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