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现代言情 > 改变 >
        用船把他们送过河去找地方看管去了,窑岗士兵自己就替大顺军驻守这个城堡。

        接着窑岗的四艘拖轮就开始忙活了。两艘拖轮用钢架子连在一起,在码头上用塔吊将巨大的水泥锚吊在两艘船之间的架子上,用绳子捆好,然后两艘船开动到预定的位置将石锚抛进河里。有的位置,抛进河里的是,里面装满大石头的钢筋焊的钢笼子。四艘船抛石头和石锚抛了两天,这两天这段的黄河两岸都被封锁了。抛完石锚和钢笼子之后,窑岗工兵将一条条木船拴在这些锚上,然后又在木船上搭上木板,一条浮桥就架了起来。这些巨大的石锚和钢笼子,深深的牢牢地扎在河底的泥里面,经过检验,浮桥非常安全。宁德带领着大队人就开始过河了。

        陈玉峰和欧阳鹤就在潼关等着宁德这边的消息。知道了宁德他们架桥成功了,就立刻通知刘云他们同时行动。

        这一天是崇祯十九年二月十日。

        宁德他们过河后,就沿着黄河南岸向西前进,打头当先锋的是李魁带着的一个骑兵团。这是他一在向宁德争取的,宁德扭不过他只好同意了。跟随他们后面的是工兵团,他们是要在不好通行的地方进行施工,保证后面的车队能通行,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工作。他们带着很多***烈性**,遇到不好弄的地方就打个眼儿,用**“轰”的炸开,再用用土石填平。这条沿黄河的路,原来就是黄河上的纤夫和挑夫踩出来的路,根本没法通车,可是进过工兵们的努力,交通条件大为改观了。工兵团沿途拉出去很远,为了减少对后面大队影响,他们尽量向前跑,然后修路,基本上做到,大队过来了他们的路已经修好。

        至于沿途遇到的那些大顺军哨所和营地,窑岗骑兵根本就视作无物。很容易的都清除了。

        大队人马沿着河岸边前进,黄河上四艘拖轮每艘都拖着一长串驳船跟着队伍前进。那些跟进的官员们,都被宁德安排到了船上。因为他们多数是文人,宁德怕他们吃不了路上的苦。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马车,但是由于路不是太好有些颠簸。这一路宁德的大队,首先是沿着黄河南岸前进,到了黄河拐弯处,又沿着黄河向南前进。一路上黄河两岸有不少蒙汉居住点儿,这里的大明朝早就管不到了,李自成更不能管,蒙古人除了有的时候过来抢掠,也没人管。这里不少汉人还保留着原来的风俗习惯,他们说都是汉朝的时候移民过来的,后来匈奴人还有西夏、蒙古人强盛的时候打过来了,没被杀光的他们也就没人管了。宁德每到一个这样的地方,都向他们说今后这里就有人管了,我们窑岗人不会不管你们。按照张知木他们事前研究的,给他们留下了不少东西,象窑岗的布匹,马灯、煤油、药品等等。这里的人们,听说汉人的朝廷又来人了都很高兴。他们以为窑岗人就是汉人的朝廷。他们在这里顽强的生存下来很不容易,这里和外界的联系,就是通过那些行船的纤夫们。通过纤夫船工们,他们可以换到一些外面的生活用品。宁德也告诉他们,以后每年都会来到这里收购他们的羊皮等物品,可以用东西来换。孩子们想读书,可以跟船到窑岗去读书。

        他们很少见到这样的军队,不但对他们这样和蔼,还送给他们东西,因此也相信他们的话,都说盼着他们再回来。不过一路上他们遇到的蒙古人还是对他们充满着警惕。由于和他们交流也不方便,他们没有啥破坏的行动,宁德他们也没有理他们。

        宁德他们到达宁夏府(银川)前面的时候,用了近二十天。像样的仗基本没有,主要难点是用在修路上了。由于宁德他们后面大队人马带着长长的车队。不修好路马车过不去,因此耽误了不少功夫。不过这都是在计划之内的。因为李自成他们不可能判断出来宁德他们会走这条路。因为就是他的士兵发现了宁德他们,也没有通信手段通知到李自成。现在李自成的注意力早就被吸引到了东南两个方向。

        宁德他们赶到宁夏府前面的这段时间,刘云他们进展就太大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