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崇祯皇上有些不满了,“窑岗人才是真君子,啥时候你听说过窑岗人说话不算话了。他们要是不想听我话,他们不回来,你们谁能赶走他们?不要太小人了。”崇祯皇上说这些的时候,底气是非常足的。窑岗人非常给他撑腰,这也是那些大臣们不得不服气的。窑岗人现在是皇上的一个重拳,还有后备银库。有了这两样,别人不服气都不行。
在北京城,窑岗人的消息是大家最愿意谈论的消息。不论街头巷尾酒庄茶肆都是说不完的话题。
其实北京城里的这些官员们,也都是过一天是一天,他们清楚,哪有一个朝廷靠借银子能维持长久的。他们除了会当官基本上也干不了别的,也会全力的维持这个朝廷。那些有些别的门路的,都在想办法。可是放眼天下,除了窑岗哪里能有一个安生的地方。窑岗是一个有本事就好混的地方,那些穷苦人倒是喜欢,因为他们能有饱饭吃就行。可是这些当官儿当惯了的,去窑岗不知道能干啥。所以他们也不敢想去窑岗的事。
自从唐景窑提醒张知木,北京还有很多不如意的人可以招来使用,张知木心里算开了一窍。他清楚,将来治理整个大明朝不是少数几个人就行的,需要大批人来参与治理才行。因此,张知木通过李治情报网,给原来的杀胡口守备王世昌送了封信。述说了思念之情后,又介绍了窑岗这边情况,跟王世昌说,现在窑岗别的不缺急缺人才,希望王世昌能介绍一些人员到窑岗去,这些人只要到了窑岗待遇从优。不用担心现在马上做不了什么,只要有文化,窑岗会对他们进行培训。还举例说了从冶场解救出来的那些官员,大多数都在窑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都已经把家人接到了窑岗。当然,张知木也没忘了给王世昌带去不少窑岗币作为活动费用。这件事让王世昌非常感动。
虽然没事的时候,窑岗的人也会定期的来看看王世昌,可是那都是例行公事客气一下。现在是张知木亲自派人送过来钱,委托自己做点儿事。由于好长时间没有和张知木联系,王世昌就觉得每天都没意思,打不起精神。窑岗人越来越名声显赫,王世昌也不愿意再主动联系张知木。现在张知木没忘了老朋友,又来联系他,王世昌自然会格外的高兴。不过这事不能跟任何人说。他只有找到和张知木打过交道的,张家口原守备李清,说了张知木他们那里需要人的事。
李清听说这事当然高兴,伏在王世昌耳朵上说:“我们有了张知木这个朋友,一但有啥事,那就是最大的靠山。特别是这个人讲义气,不忘老朋友,是一个可交的好朋友。”
“这说的是啊!”王世昌说,“可是这件事我们不能满世界的给他们找人去啊?”
“哥哥哟!这事没这么麻烦。”李清说,“那些有官职的人我们不用去说,那些候职几年,饭都吃不上的我们给他们指条明路,他们还不高兴死了。不过事我们可以侧面说说,只有他们确实有意了。我们给他们介绍到窑岗人那去谈。我们别没办成啥事,把自己栽进去了。”
“对啊!还有那些被撤职没着落的,我们也可以跟他们谈谈。现在窑岗的事大家都清楚,恐怕是好多人想过去没有门路呢。我们这既是给张知木帮了忙,也是积德的事。”王世昌说,“还有啊!你也知道,张知木可不是白用人的人!”
“嗯嗯!”李清说,“哥哥,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在张家口我就是借你光认识了张知木,就做了清官又赚到银子,还立了大功。我听您的没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