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好事连连,张知木心情大好。不过惦记着扬昌他们的事,中午草草的吃了点东西,就准备到扬昌那边去。
杨玉琳说:“我说,你也歇歇吧。不然你一去,人家中午也不能休息,还要陪着你。你啥时候困了都可以睡一会儿,别人能行吗?”
“对对!因该让他们中午休息一会儿。”张知木说,“他们都是一些拼命的主。中午休息好了,下午才能工作好。我也睡一会儿。”
可是此时,张知木还真的睡不着了。
现在窑岗的军事实力,恐怕全天下也不会有敌手。经济实力更不用说。不过经济上,还有短板,一是钢铁一直是紧张的。因为修铁路和造船是两个大项,现在造拖拉机又是大项需求。其他方面都离不开钢铁。冶场那边,李栋和刘宝学他们已经是把生产能力发挥到最大。要是包头钢铁厂能投产,就会极大的改善钢铁的供求矛盾。不过那是一两年内,不会见效的。还是要发挥冶场的那边的潜力。不过李栋上次来时说,他们下决心,要把那些小高炉全部推到,改建大高炉。再建两座平炉。那时候,会缓解一下钢铁的需求。现在收回来几个小钢铁厂,他们生产的土钢只能用在一些基本的民用上,比如造个锅之类的。河西那边据说,镍矿和铬矿都找到了。等他们把样品拿回来确认之后,马上就要在那边建矿进行开采。那时候好多东西都好办了,炮管枪管内可以镀上铬,增加抢炮的寿命。更可以生产不锈钢。也可以用镍铬合金生产电阻丝,那时候电加热就是很便宜的事了。
再有一个就是铜的需求一直很紧张,好在现在有铝了。李迪他们正在用铝线重新布置高压线,一旦铝线布完了,就可以将原来的铜线拆下来。那可是用了很多铜。以后市内的电线都可以用铝代替。李茂他们买滇铜的事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这件事又不好再催李茂。李茂是一个知道轻重的人,不需要再催了。以后再研究他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动员我们所有的力量做这件事儿。不行想点儿别的手段,也要解决的这个问题。
再就是石油的事,李云鹤他们已经组织人到神木那一带去探油,要是能开采出来开,可以满足眼前的需要。可是长远看是不够的。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玉门和肃州(酒泉)那边采油,现在宁德他们在修道路,不过用马匹运输到兰州成本也不低。应该下决心,包头钢厂投产就建和走廊的铁路,甚至可以这样。公路修完了之后,就动工修铁路,先修路基。等有了钢轨,就铺轨。那边的军队可以参加建设,只要不打仗,军队就必须参加建设。
想到了那边,张知木心里又有些犯嘀咕。一个冬天蒙古人都没有任何骚扰动作,很不合常理。蒙古人一下子这么老实了,实在是有些奇怪。他们一点儿不动,弄不好,蒙古人会有大动作。应该提醒他们一下。我们对蒙古人的情报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看来要加强这些。李治他们主要精力都用在南边,北面不能放弃。
想到这,张知木躺不住了,起身给指挥中心打了一个电话,跟陈玉峰说了这个想法。
陈玉峰说:“这件事,宁德他们回来的时候,我们议论过。他们和周遇吉都想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心里会有数。你放心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