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现代言情 > 改变 >
        让张知木很欣慰的是,他们的报告已经有模有样了,做的很详细。潼关这里的情况很复杂,这是渭河、北洛河、黄河汇合处,上游河水要是上涨,在这里汇合,使水流变化剧烈。不过河底基本稳定。淤沙到基岩厚度是十四米(这是三门峡建库前的数据),上层十二米是细沙、地层有两米砾石层。

        张知木要求的是,在这里建成公路和铁路两用的桥梁。

        水文地质情况汇报完了,张知木要求大家发表意见。

        有人说,用建汾河大桥的办法。有人提出了反对,因为这里水文条件复杂,在激流中钻完孔,没等下钢筋灌水泥,就被泥沙瘀上了。

        有人说,用建河曲大桥的办法。有人反对,因为这里泥沙太厚,围堰没法沉到河底基岩上。再说了,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船,拖动更大的围堰。建成公路铁路两用桥,需要很大的桥墩。如果用在岸上倒制好围堰,在激流中用船运到位置,一般的船做不到。

        其实张知木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是前世从电视上看来的办法。只是自己没干过,但是办法可以说给他们听。之所以让大家讨论,就是想让大家开动脑筋,通过讨论,可以让大家有所提高。

        一直等到大家都提不出来更好的办法,张知木说:“我有一个想法,大家讨论一下是否可行?”

        不用说,大家都等着张知木最后发言了。

        “我的想法是还要用围堰施工,因为没有围堰挡住激流,所有的工作都没法进行。可是也正象大家说的,太大的围堰我们很难造,造完了也运不动,更不用说准确定位了。”张知木说,“我的想法是,我们在预定的位置,用浮箱搭成大型平台,然后用直锚固定好。我们在平台上建造双层围堰。这个双层围堰要带底,这样造出来的围堰就可以象船一样,浮在水面,我们从底层一点点向上用水泥浇筑,围堰高了的时候,我们向双层围堰中间放水,让围堰下沉,然后再加高围堰。反复放水加高,一直到围堰坐沉河底。大家看这样行不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