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公特意点出来周遇吉加入窑岗的事儿,是想告诉张知木朝廷啥事儿都知道,只是没说罢了。
张知木其实不讨关心他们知不知道,只是李公公把这当事说就没客气,“你也不用说周总兵的事。朝廷不给他们粮饷,他们也要自己找饭吃。这次他能有机会到北面防守,对付蒙古人也是了了他的心愿。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兵,周总兵压力也很大。”
李公公看张知木又跟他多说了些话,他也是话就多了。不过张知木现在可没心思和他闲聊。可是看在上次他能出手相助的份儿上,张知木还是客气的说:“李公公,皇上等着你的回话呢。其他事我们有时间再闲聊。”
李公公明白张知木要送客了,起身说:“好好!我们有时间再聊。你们现在是大忙人啊!”一边往外走,一边又说:“真想和你们一起剿贼去。我每次回北京,王公公都会提起跟张东家一起打仗的事儿。那份儿得意呦!”
窑岗人这次进军没有采取急进的办法。东西北三路的总指挥,都是能沉得住气的人。他们都采取攻一天,停一天甚至停两天的战术。这样给大顺军和大顺朝官员们撤退的时间,省下的时间,就不用攻城拔寨了。跟着开进接收城池就行了。
整个河南、湖广、南直隶,可以看到这样一番景象,大批跟着大顺军的人,潮水一样向南面的长江涌去。这里面有大顺朝官员和家属、还有分了地主的地,害怕地主回来的农民,也有些最后留守的军人。他们到了长江边上,拼命的挤上那些能把他们送过江去的船上。他们是李自成大顺军忠诚的追随者。
不过,窑岗民军的官兵们可就是郁闷死了,他们很多人连开枪的机会没有。窑岗人对这里情况侦查的简直是太详细。哪里的河较宽需要架桥,哪里的桥可以就地取材,哪里的桥需要运来建桥材料,哪里的桥需要架舟桥,都安排的非常详细。就象按照设计图施工作业一样。
让那些已经不怕窑岗军人的沿途百姓们看不明白的是,窑岗人队伍里,有各种颜色样式的服装。有穿花花绿绿的,有黑色的,有灰色的。不管啥颜色样式,都是用非常好的面料制作的。都是崭新的。
后来有人告诉他们,那些花花绿绿的是迷彩服,是窑岗官兵们的统一服装;那些黑色衣服是警察穿的;灰色服装的是窑岗的官员们的服装。让他们不解的是,穿着官服的人腰里也别着家伙。现在百姓们已经知道,那是很厉害的武器,叫手枪。不管你有啥功夫,人家一枪就可以把你打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