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沙州卫的守城的蒙古兵也就是老弱士兵一千人不到,能征战的都跟着进攻嘉峪关去了。可是沙州卫是这附近中心,有一个万户在这里驻守,城里还有不少万户的亲兵。昨天他们接到汉人打过来了,已经占领了瓜州的消息。蒙古人无论如何不相信这是事实。因为他知道,顾实汗调集了大批的兵马去进攻嘉峪关,万户看到蒙古铁骑掀起的尘土遮天蔽日的,怎么会让汉人反倒打到这里呢。可是不信也不行,送信的人就是从瓜州逃出来的。万户明白自己要是失去了这里的封地,就和草原上的野狼无疑了。所以绝对不能放弃沙州卫(敦煌),万户连夜动员,动员部族百姓要与沙州卫共存亡。由于城里住的大多数是蒙古人,所以几乎所有的男女老少,都登城参与防守。他们要誓死保卫家园。他们不少人都听说过或者经历过,部族被打败了,任人屠戮的悲惨结果。守城的都怀有一死相拼的决心。由于从小就受到的教育,蒙古人都太相信自己的作战能力了,认为汉人在蒙古人面前是不堪一击的。
可是没想到,一开战守城的蒙古人还弄明白怎么回事儿,城门就被炸碎了,接着恐怖的炮弹把他们不少人从城墙给炸飞了。这仗还没打就这样了。活着的蒙古人想和谁拼命都找不到人。可是他们惊魂未定的时候,汉人进城了,很快的就占领了东城门楼子,接着将东面城上的蒙古人都打死了。
蒙古人虽然不明白仗怎么会这样打,可是他们知道,自己顶不住了,再不跑就会连敌人在哪里都不知道就被打死了。乱串的蒙古人总算知道西门没有人,他们能跑动的都向西门逃去。
赵金利给了他们充分逃跑时间。一直到没有再逃的了,赵金利才指挥大家进城。城里留下大多数不是蒙古人,蒙古人在的时候,他们在城里也是最下等人,基本上是给蒙古人服务的,勉强挣点糊口钱。他们虽然看见汉人进来很惊恐,可是他们无处可逃。他们不像蒙古人出去后有奔头,可以有牧场放牧。他们要是逃出去就要饿死。
赵金利他们进城后也发现了,留在城里的都是活的很凄惨的一些人,就让士兵们拿出来一些粮食救济他们。跑了蒙古人他们也没有了经济来源,这又是一个问题。周遇吉和李魁进城后,和他们研究了这个问题。大家一致同意,将缴获的东西可以分给他们一些,总之是不能因为我们来了让他们饿死了。这里留守的军队,除了防守之外,也要照顾好这里百姓的们。没有百姓这城就不算是城了。
出了西宁,宁德和张勋各带一路人马,一路沿着青海湖北面,一路沿着青海湖南面,向西前进,路上他们对遇到的蒙古人讲,今后这里将归窑岗人管辖,要想这里放牧,就要服从窑岗人的管理,否则请马上离开这里。如果不服从管理,还不离开,下次见到你们,杀!
骄傲的蒙古人怎么会听从汉人的管理,他们大多数准备离开了。可是也有少数人见到汉人不顾死活的挥刀过来就砍。下场可想而知。也有少数蒙古人实在不愿意走了,他们离不开祁连山血雪水养育的肥美草原,他们答应愿意服从窑岗人的管理。他们知道,到了别处也要服从头人们的管理,归汉人管,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了。所以还是有一部分蒙古人留了下来。
都兰是“唐蕃古道”青海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崇祯十年这里被西蒙古西和硕特部占领,这里就成西和硕特部的住牧地。都兰现在还算不上一个成规模的城市,杂居着蒙藏等各族百姓。除了一个土夯的城墙,连一个像样防御工事都没有。因为强大的和硕特部不相信会有人前来惹他们的蒙古铁骑,他们一直认为,真有来犯者用不到他们进攻,就会被蒙古铁骑踏平,所以他们不会象懦弱的汉人一样,建一个坚固的城自己躲进去。可是西和硕特部这次进攻西宁惨败后,逃回都兰的他们,明白了自己盲目的自信是多么可笑。当他们不断得到汉人已经向他们都兰这方向进攻的时候,他们傻眼了。他们太清楚追过来的汉人的厉害了,这个都兰无险可依,要是等着汉人打过来,剩下一些残兵败将的他们只会等到被屠杀的结果。
所以,没等汉人的军队到来,蒙古人发挥了游牧民族的长处,准备走了。不过他们走的时候,把他们一起居住的邻居们抢掠了一空。
尽管都兰的其他民族百姓不了解汉人,他们也在想再坏也不能比蒙古人更坏了,因此他们没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