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张知木没来得及让李云鹤派人搞打字机,事情就来了。卢炳义和李茂、李岩是最后赶回窑岗的,他们都带来了不好的消息,汉阳、汉中那一带连续下大雨。,情况很不妙。长江上除了窑岗的动力船敢出来,一把船只早就找地方躲藏了起来。
陆成祥呆不住了,在河南、湖广、南直隶亲自监督加固粮仓。大家都紧张了起来。以前这些地方有灾有难,窑岗人尽自己的力支援一下就行了。可是现在年轻的窑岗政权要扛起全部责任,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窑岗上下都动员了起来。张知木已经给包头鄂尔多斯和河西地区,下达了要准备接收大批难民的通知。六月末,各地纷纷传来下大雨的电报。窑岗指挥中心的全国地图,用各种颜色的旗帜,标注了各地天气情况。窑岗高层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汇总了一下情况后,窑岗下达了总动员令,全体军民进入一级备战状态,要求军民团结奋战,战胜就要到来灾害。要求大家遇事不要慌乱,窑岗总部向大家保证不管遭多大灾都不会让大家饿肚子。这样新闻广播出去后,各地民心很快的就稳定了。各方对窑岗这个保证都感到震惊,也只有窑岗人敢这样的时候做这样保证。因为谁也不知道灾难能有多大,各方既敬佩窑岗人的勇气,也担心窑岗人把话说的太大了。
可是窑岗人没有时间考虑这些,草编厂日夜开工,编制草袋子不断的运出去,送到各个需要防洪的地方。甚至麻袋厂也停工改造机器,开始编草袋子。草是用车皮运进窑岗,草袋子也是用车皮运出窑岗的。各地百姓也在各地官员们指挥下加固大堤。窑岗储存的一些罐头、压缩饼干、方便面也运往各地。所有参加抗洪抢险人员吃的都是免费,而且保证质量。窑岗发出来的通知是:尽可能保证百姓们生命安全,房子倒了,家没了可以再建。可是人没了就啥也没了。大灾面前,灾区百姓们第一次听到了这样口号。他们第一次感觉到了还有人看重他们的生命。
窑岗住在各地的军队全部参加大堤加固工作。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队出现。窑岗的快艇都开到淮河长江一带,只有他们才能在急流行进。
可是灾害要比大家想的还要重,渭河、汾河也同时发大水了。滹沱河水库工程也面临着考验。一时间是各处都要救急。窑岗的新闻每天都在播报各地的灾情。
崇祯皇上每天守在收音机前,心情非常复杂。好多发水的地方都在窑岗人管辖下,现在出了大灾不用他操心了。他很庆幸,因为如果这些地方在他手里,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现在看你们应该的啦!这不是花点银子就能办好的事,等大灾之后,你们窑岗人瞧等着挨骂吧!不过,崇祯皇上还是对窑岗人喊出了不让一个人饿死的口号感到震惊,这是需要多大的魄力才敢在这样的时候喊出来这样的口号。从内心讲,崇祯皇上又是希望窑岗人能扛过去这场灾难。
大明朝旱了几十年,这次好像老天要把所有的欠下的雨都在这些天补回来,到处都是连天的暴雨。淮河中下游很快就漫堤了,好在低洼处已经转移走了不是少百姓。死伤的人员不是太多。接着长江洪峰也到了,不但长江两岸有不少地方受灾,也加重了淮河的灾害,因为由于黄河夺淮入海,淮河没有入海口,是流进长江去的。长江水位一高江水就会倒流,抬高淮河水位,水淹的面积就会很大。这样的灾难人力已经无可奈何,只能尽力的抢救人员,减少生命损失。
黄河两岸接着告急。几十万人员上坝加固大堤,抗洪抢险。
窑岗的电台也不断的把这凄惨景象播报出去。崇祯皇上听了心里非常不安,可是他真的是没有办法。就在这个时候,李公公送回来一份窑岗人写的建议,崇祯皇上拿过来一看是,黄河改道建议书。崇祯皇上不想再看下去了,这样的奏章以前见过太多了。这样事儿谁都说好,可是那是需要很多很多的银子才能行的。平稳年间,朝廷也拿不出来这么大的一笔巨款,更别说现在这个时候。窑岗人想做这件事儿,是因为他们认为手里有点银子,可是要是和这样的工程相比,那可就是远远不够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