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开总结大会布置进军江南
由于这次受灾面积实在是太大,整个救灾工作直到七月末才算是基本结束,再下去就是恢复重建的漫长过程了。窑岗参加救灾工作的几位领导,都累得不轻。按陈玉峰的说法,这要比打仗累的多,也难得多。前前后后,疏散安置灾民几十万,直接移民安置的就有二十多万,主要是安置在了河西那边,宁德向窑岗赶的路上就不断的给家里发电报,说河西地区安置一百万人口没有问题。河西那边有很多空出来的房子,整修一下就可以住人。一再要求多往河西那边安置移民。这次窑岗的各级干部也在灾民中进行宣传,窑岗人给他们政策是,每个愿意移民到河西地区的要比到河套地区的还多一些安置补助。每个人男丁是不论老少都给五两银子,女的十两银子。全家一起去的给一套房子,免费提供土地和种子,每家都给牛或者马匹,而且十年内不收税费。这样的待遇,对这些房子土地都被冲毁,衣食无着的灾民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这终究是一条活路。
到河西区的移民要先登记,只要上船就发银子。船只会将他们直接送到凌水码头,然后从凌水码头上火车,坐火车到包头再坐船沿着黄河到兰州,在兰州停着一排排的钢簧马车,马车会把他们送到嘉峪关。有些人送到玉门关,也有些人送到瓜州、沙州卫(敦煌),这些灾民的安置工作,孙传庭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他组织窑岗的官兵们,在灾民到来之前,就要把住处收拾好。将土地划分好。
窑岗的官员们也没想到,这样的大规模灾民运输工作会进行了很长时间。因为第一批到了驻地的灾民,分到土地住房之后,虽然总觉得这些地方有些偏远荒凉,可是并没有来之前想的那么差。特别是他们这里也可以同家里通电报,他们很快的就把自己的情况用电报向家里作了汇报。那些没敢下决心移民出去的家人,得到他们的信息之后,不少人也下决心要到河西去了,有些受灾严重的地方,差不多整村的都移民了。不过后来移民的都开始提条件了,他们要去全村不分开,或者指名要奔前面去的乡亲那里。窑岗负责移民的官员,也尽量进行协调,满足他们的要求。
移民的运输一直到秋天才算是最后将结束,最后河西地区安置的移民有五十多万。虽然这些人撒在广袤的河西大地上,很快的就看不见了踪影,可是新移民也带来新活力。好多撂荒了的土地又可以复耕了。窑岗人安置这些灾民花了一笔巨款。
救灾工作告一段落之后,窑岗的几大巨头才算是有时间聚在一起开了一个会。
会上欧阳鹤首先把南征行动进行总结,然后是大家对南征行动进了讨论。听完大家的讨论,关于南征之事,张知木说了几点自己的看法。一是南征行动进行的如此顺利,是由于我们把许多工作都做坐在了头里。本来大顺军的军事实力和我们差距就非常大,加上我们以有算对无算,我们取胜凭武力取胜也没有啥太大的悬念。后来我们采取了政治手段,让李自成主动的撤出了中原,使我们不战而取了中原,这是我们战前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战前我们对我们的战略目标,了解的非常详细,就连那个地方需要建桥修路都做了纤细计划。有些建桥的材料我们都是备好的。这样打仗我们没有不胜的道理。我们是用必胜能力取得了不战而胜的结果。从进军陕西到进军中原,我们的作战计划,越来越详细。二是,后面跟进接管的干部也更得力,我们接管的地区很快的恢复了正常,说明了我们干部们更成熟,工作更得力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影响也越来也大了,许多我们接管地方百姓们对我们都很了解,这说明我们的软实力已经在起作用了。这些都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努力坚持的好经验。
讨论总结完南征之战,欧阳鹤又介绍了西面北面以及东面三个战场的作战情况。对这三个战场的作战情况,大家讨论的要对南征讨论的要热烈一些,因为相比之下,这三个战场才算是主战场。这次能将蒙古人和满清都打的落花流水,即在大家心里期待之中,也有些出于大家想象。他们都没想到蒙古人和满清军队会如此不堪一击。
张知木的意见是,这三个方向的胜利,首先是我们对他们能采取行动有了提前的预判,有了充分的准备。这次作战我们给于蒙古人和满清以重创,估计能为我们增取几年解决内部问题的时间。这次对满清和蒙古人作战来检阅我们刚刚出产的汽车、动力车,事实证明,他们机动灵活,火力强大是草原上非常犀利的武器。遗憾的是我们炮车一直没有机会施展。不过通过李威他们在草原上试用,有些笨重的炮车遇到骑兵进攻的绝对是他们的噩梦。
关于这次南北两场大战,军队还要进行详细的总结。对于战场上表现优异军人要进行表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