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人的棋艺很普通,不是范文程的对手,下了两盘之后,范文程和两位老人也熟了。交谈中得知,一位老人家遭战乱,只剩自己逃难到窑岗,做不了啥,就住在养老院,管吃管喝还有点儿零花钱,没事就出来下棋打发时光。另一位,跟儿子过。儿子在窑岗上班儿,是个工人,日子过得很滋润。
提起窑岗的日子,两位老人是赞不绝口,都说活到现在非常满足。范文程通过两个位老人了解到窑岗的张知木他们是得人心的。
两位老人不满意的指着广场那个另几堆人,那边那些人吃饱喝足了,净想不满意的事儿,聚在那瞎嚷嚷!
范文程告别了两位老人,想过去看看那些人都在那里议论啥不满意的事儿。
范文程过去听了一会儿,原来有的是在抱怨上下班儿电车和汽车还是太挤了,还应该增加汽车和电车;有的说,滹沱河水库发电了,电价应该降了;有的说,窑岗的菜价比别的地方高多了,应该降一降…..
听了一圈儿,范文程眼睛有些湿润,心说都是一群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家伙。不过,范文程感到奇怪,这事儿窑岗人为啥没人来管呢?不能让百姓们没事儿乱嚷嚷,这样的话,一件小事儿都会弄成大事儿。
范文程带着两个随从,很自由的在窑岗广场逛来逛去,也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自由。范文程突然有所感悟,也明白了窑岗人为啥没有管大家,让大家愿意说啥就说啥,这是给百姓们充分的自由。这一点,对那些吃饱喝足了人来说更可贵。这才是窑岗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地方。这一点从窑岗的报纸电台上都可以看得出来。想到这范文程心情也觉得格外的舒畅。
再想到阿济格他们根本不愿在这里多呆的事,范文程心里苦笑,这些野蛮人接受不了汉人的教化,更没法接受这里的一切。高低上下从这里就可见一斑,更别说别的了。自己能到窑岗来看看也算是没白活一场,至于这次和窑岗人谈的事儿,自己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此时,范文程清楚,满清的命运已经注定不会长久。最好的结果是他们主动投降,得到窑岗人最大的宽恕,以后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否则灭文灭种就是他们的下场。可是从多尔衮开始,他们都是一值用看待大明朝的眼光看待窑岗人,不败才怪呢。不用说我范文程,谁也无力回天。
今年前来窑岗报名考试的学子格外的多,但是今年窑岗的招生人数也比往年多了很多。钢铁学院提前招生,增加了水利工程、农用机械、农学专业等几个专业,其他专业也在扩招。招生工作虽然增设了西安和扬州两个考场,可是窑岗这边的压力还是很大,再加上抗灾工作的事,窑岗的各位领导也是格外的忙。陆成祥不但要组织救灾物质,还要和李云鹤组织马上要召开的窑岗第一届窑岗产品展销会。
不过,再忙李菁他们把银子和金子运回来,陆成祥也会和黄玉坤一起验收入库。也许对于陆成祥来说,世界上就没有比清点入库的金银这件事儿更能吸引他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