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现代言情 > 改变 >
        又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窑岗人公开报道,马上就要在大同搞一个出征仪式,多尔衮想这回该是真的了吧!

        果然,今天电台对窑岗人的出征仪式进行了详细的实时报道。仪式完了,张知木亲自宣布向辽东进军。

        听完了出征仪式的实况,多尔衮有些觉得不对劲了。窑岗人是一定会知道我在听着这场仪式的实况,难道这是窑岗人做戏给我看的?是,这么大的军事行动是不可能保密的,可是有必要这么大战旗鼓的进军吗?难道是他们对自己的力量太自信了?

        这时候,洪承畴求见。躺在靠椅上的多尔衮示意请进来,自己也坐了起来。

        两人客气一下,洪承畴说:“摄政王!您听了窑岗人的出征仪式了吧!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窑岗人为啥这么张旗鼓的呢?”

        “呵呵!这说明,窑岗人没把我们放在眼里。”多尔衮笑了笑说,“范先生有何高见?”其实,多尔衮知道洪承畴一定有不同的看法,不然他不会这个时候见自己。

        洪承畴站起身,来到地图前,多尔衮也起身跟着洪承畴来到地图前。洪承畴拿着一根指示杆儿,指着锦州一线说:“他们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在这里,然后他们有没有可能从这一线以北绕过去,直奔我们背后的盛京(沈阳)?还有,他们有没有可能派他们的水军从我们后面登陆?”

        多尔衮对洪承畴的谋略很欣赏,说,“洪先生果然不俗!不过,你说的事我考虑过。如果他们从北面走的话,道路非常难走,他们的依仗的重武器很难携带,如果他们只派步兵从那边过去,对我们构不成很大的威胁。我们后面也不是没有军队,这样他们进攻松锦一线的兵力就被分散不少,我们几十万人也不是泥捏的。再说了,我们的情报显示,他们的大队人马的确是奔这里来了。不过,为了防备万一,我们也要派出骑兵在这一线进行警戒。”

        说完,多尔衮又从洪承畴手里面,接过指示杆儿,指着海上说:“我听说了,窑岗人有几艘大船,可是大船到了辽东没有停靠的码头,他们在内河走的小船又过不了海,就是他们用大船运一些步兵到这边,人数也多不了,没有火炮等重武器,我们那边的兵力凭着人数优势也能灭了他们。对他们来说,风险不小。我想他们一定会发挥他们重武器的优势,从陆地上向我们进攻。在锦州打败我们,再向前攻击,他们后面的粮草也能跟得上,不然从你说的其他两面,就是粮草跟不上也会要他们的命。”

        洪承畴也开始佩服这个开起来野蛮粗鲁的多尔衮,这也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家伙,“嗯!摄政王这么一说,我也觉得窑岗人在松锦一线和我们进行决战的可能性最大!”

        “呵呵!”多尔衮一笑又说,“窑岗人还是不会忘了他们的水军优势,”说完指着小凌河说,“他们一定会派他们的战船到这里,用船上的大炮支援他们在锦州作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