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这边,窑岗暂时派不出来很多干部,就实行军管。魏祥带来的军队留一部分看守边界,另些人分到各处进行军事管制。
按照魏祥的要求,窑岗这边答应开通黄河口到鸭绿江的镇江(丹东)、大同江口的平壤、清川江的新安洲不定期航线。这样就将朝鲜重新划回来的地方和大明朝更紧密的联系了起来。
魏祥还建议,这新划回来的地方成立一个新的行政都司,就叫鸭绿江都司。窑岗这边也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也完全同意。
不过,从洮河回到窑岗的卢炳义先生建议,派一个考察队到辽东、奴儿干和这个鸭绿江都司,统一考察一下。然后做一个统一的建设规划。因为新的鸭绿江都司,东面面对鲸海(日本海),那里可以建设很多港口。据大明朝的资料,元山就适合建设深水港。还有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那个松辽大运河需要尽快的设计,马上就应该动工。这是辽东的和奴儿干的骨干工程,很多建设都可以围绕运河开始。
其实张知木更知道,鞍山、清河那边(本溪)还有铁矿,适合建设大型钢铁厂。可是现在还不能说,就等卢炳义派考察队的时候,提醒他们带上探矿队,同时建议他们到鞍山和清河那一带进行仔细的探测。
由于这段时间,窑岗军事上行动比较多,张知木告诉杨玉琳没有太重要的事儿都要挡驾,要花一些心思在军事上。其实也没有多少事儿需要张知木具体做的,但是张知木就是觉得心不是很静,不想操心别的事儿。
不过,张知木拿起内参看到了一个消息,突然眼睛一亮。原来内参上报道,杨昌他们经过几年努力,终于搞成了两种压力传感器和用这种压力传感器制作的压力仪表。张知木太清楚这意味着啥了?问杨玉琳:“哎!杨昌最近是不是找过我?”
“找过!”杨玉琳说,“你不是说,没有大事儿不让打扰你吗?”
“嗨!杨昌的事都不小。”张知木说,“赶紧给我接通杨昌的电话!”张知木知道这么大的事儿,杨昌不可能不通知自己。
杨昌的电话一接通,张知木就问杨昌:“我看了内参,你们的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