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现代言情 > 改变 >
        杨玉琳出去发电报了,卢炳义问:“张总,你是怎么知道苦兀那里有石油和天然气的?”

        张知木最不愿回答这样的问题,可是对卢炳义这样一直跟着自己尽力奋战的一位老人,张知木又不能不说。只好笑着说:“天机不可泄!请相信我,不但苦兀那里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整个西伯利亚都有很多石油天然气。那是我们今后几百年都用不完的财富。”

        卢炳义也没法再问,说:“是啊!我们太原汽车厂要是能投产,每天都会有很多汽车开出去。汽车多了,汽油就要用的多。我们要提前准备才行。”

        “是啊!卢先生,”张知木说,“今天有几件事儿我们要定一下。一是明年需要你们派出一只测量队,到松花江和辽河去考察测量。尽快的将松辽大运河的方案落实下来。奴儿干那边地下也有大量的石油,我们条件成熟的时候,也要进行开发。交通运输是一个很重要的事。”

        “这件事儿我有准备,”卢炳义说,“其实这样的工作,只要有一两个真懂的人带队就行,其他人员要求不高。只要将现场情况测量下来,好多工作回来做都行。明年一开春,他们就可以出发,一共分成了五支队伍,分头开始行动。争取明年将运河方案定下来。”

        “好好!”张知木连声叫好。

        “我看,水利工程、地质勘探等专业明年都要扩大招生。”卢炳义说。

        “是啊!我们培养人的工作,总是落后。”张知木说,“今天午饭的时候,李迪提议,在窑岗建设一座电力工程能学院。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嗯!我看李迪的意见提的及时。不论是我们的需要,还是现在条件,我们成立这所电力工程学院的恰逢其时。”卢炳义赞同的说,“李迪提出的在窑岗建这所学院,也是有道理的,起码人心稳定。其他条件也好的多。位置吗,我看就再沿着小凌河向西选一个地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