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现代言情 > 改变 >
        其实,窑岗人对奥斯曼帝国了解的还是太少了。这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拥有三千多万人口,有着完善的军政体系。李魁他们的商队,还有明朝的使者到来,不但引起百姓商人们欣喜,更引起了奥斯曼帝国上层,包括掌握奥斯曼帝国实权的苏丹皇太后的重视。

        苏丹皇太后把玩着李魁他们带来的各种新奇物品,抚摸着色彩斑斓艳丽的宽幅醋酸纤维面料,对这个久闻的东方大国产生了非常大兴趣。同时,帝国情报机构想尽办法,从这些东方商人和官员嘴里面套取更多的情报。

        当他们发现商队中有人测量各地山脉河流的还有城镇情况后,他们产生了警惕。如果这样强大东方大国对奥斯曼帝国有野心的话,那可是十分的危险,要远比俄罗斯那些野蛮人危险的多。但是,他们又一想,那边实在是太遥远了。实质上的威胁根本谈不上。所以,苏丹皇太后没有让人惊动李魁他们的人,只是掌握着他们的动向。他们回去的时候,奥斯曼帝国派出了一队以商人名义的情报人员,跟随李魁他们来到窑岗。这些情报人员,非常专业,李治他们派出的人,跟了他们很长时间,也没有发现他们有啥异常。

        其实不怪李治他们的人,因为他们生活习性差距很大,尤其是他们没有啥过分的举动,来到窑岗这里到处了解情况也是正常的。

        可是,奥斯曼帝国的情报人员到了窑岗之后,简直是震惊了,他们知道,在窑岗收集的情报足以使奥斯曼帝国上下都会震惊的。这里的一切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他们清楚,帝国照这里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要是真的打起来根本没有胜算。尽管他们极尽全力收集情报,可是有关军事方面的情报只能从窑岗的报纸上了解一些,他们根本没有机会直接接触窑岗的军事情报。窑岗的蒸汽船是他们感兴趣的,可是他们只能坐船,人家根本不允许他们到机舱里面去看。其实他们去看也看不明白。

        不仅仅是蒸汽船,就连火车、汽车都是他们来窑岗前从来没听说过的,更不用说电台电视广播这样的事情。他们还不知道,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带回去的这些情报,差点要了他们自己的命。因为奥斯曼帝国的那些大臣们根本不能相信他们带回去的这些情报,不少人说他们是造谣惑众,或者是被明朝人收买了,回来蛊惑人心的。好在苏丹皇太后对他们的话半信半疑,没有杀了他们。不过,苏丹皇太后不能不把注意力分散到这个东方大国了,她知道如果这些人说的东西是真的,帝国的麻烦可就大了。

        陈玉峰对张知木说:“知木,我看你还是要把飞机的事盯着一下。我们要是有能飞的更远的飞机,今后不论是打仗也好,还是治理边远地方也好,都方便多了。还是那句话,打仗我们现在谁都不怕,你操不操心都差不哪去。可是像飞机那些事,你不盯着点,进展就不行。”

        “放心陈叔,李云鹤的那些人还有卢炳义先生派了两个学生,他们合作的非常好。他们不但从理论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计算,还做了大量的风洞吹风试验。现在他们研制的飞机,和我们前两种飞机,在研制方法上完全不同。前两种飞机,都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试着改进的,现在的飞机,他们可是先从理论上搞通了才搞的。特别是他们新的发动机,从五缸改成七缸,功率大了很多。新的飞机还可以多带很多汽油,可以飞的更远。起落架还可以收放,在空中飞行阻力小多了,速度和航程都能增加。”

        “他们那种双发动机的飞机怎么样了?”欧阳鹤问。

        “他们全部精力都在新飞机上,不过双发动机的飞机有一个组在搞,但是进度指定要比这个新飞机要晚得多。不过双发动机飞机的结构大致出来了。双发动机飞机,不求速度多快,要平稳,载重量要大。弄好了可以乘坐十几个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