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经过清点受伤被俘和投降的俄罗斯士兵只有不到五千多人,一万五千多人战死。
出于对奥斯托洛夫伯爵的尊重,奥斯曼帝国官兵们善待了俘虏,还将阵亡的俄罗斯士兵火花,统一埋葬,坟前树了一个墓碑。
奥斯托洛夫伯爵带领的这两万多人被歼灭,对俄罗斯帝国官兵们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好在奥斯曼帝国没有马上展开全面进攻。沙皇调整兵力部署的同时,也冷静了下来,不得不承认,奥斯曼帝国综合实力还要比俄罗斯帝国强的多,就是说火枪吧,奥斯曼帝国一下子就买了五千只,而俄罗斯帝国是咬着牙才买了两千只,这还是大胜了之后,大臣们看到了火枪的好处,才同意买了另一千只。
沙皇明白,奥斯曼帝国是远途奔袭而来,自己还要采取坚壁清野的办法对付他们。现在奥斯曼帝国的火枪还有军队人数,远远的超过俄罗斯,而自己手里面的火枪奇兵也不是啥秘密,也谈不上奇兵了,力量悬殊,绝对不能轻易地和奥斯曼帝国军队进行库尔斯克那样的决战,那样的决战,更是拼实力的。
等到天暖和了,奥斯曼帝国苏丹带领大军,浩浩荡荡的越过大高加索山脉,他的想法和沙皇的想法完全不同,他渴望和沙皇进行一场决战,以雪前耻。可是苏丹的愿望落空了,俄罗斯人根本不和他们正面决战,而是派出轻骑兵,不断地骚扰他们越来越长的运输线。偶尔几次局部战斗,都是俄罗斯人精心选择的战斗。战斗进行的短促而激烈。俄罗斯人的火枪骑兵战术运用的非常精熟,他们短促出击,遇到奥斯曼帝国落单的队伍,很快就能凭借猛烈的火力将他们消灭。往往援军赶去了只能为他们收尸。
不断的骚扰,让向莫斯科挺近的大军是走走停停。最后,奥斯曼帝国苏丹也不得部派出自己的近卫火枪军,出去对付俄罗斯人骚扰。
有几次奥斯曼帝国火枪兵还真的遇到了俄罗斯火枪禁卫军,双方火枪兵相遇时,战斗的激烈程度是原来根本没遇到的。这样的战斗才是实力的较量,短促激烈前所未有。双都损失不小。
有人向奥斯曼帝国苏丹抱怨说:“陛下,我们花了这么多银子买的火枪,也没起到多大的作用!”
苏丹瞪了这个糊涂蛋一眼说:“没有这些火枪,我们连大高加索山都过不来。没有这些火枪,俄罗斯早就和我们展开决战了!”
这样的战斗,让双方都不轻松,尤其是奥斯曼帝国军队,害怕后勤被切断,那样的话,几十万大军,就会不战自溃,因此不敢大踏步向前,和俄罗斯人的战斗几乎每天都打,虽然规模不是很大,可是都是火枪兵之间的对决,不是火枪兵,出去就是送死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