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人员分散安置,根据情况,大部分也要安置到各个边疆垦区,三是,给予一定安置费用,自谋出路。
结果大部分官兵们不愿意分散,愿意成建制到边疆去。当然李岩早就以介绍窑岗军队情况名义,通过放电影,向官兵们介绍了窑岗边防军的生活训练还有待遇等方面的情况。官兵们早就对窑岗官兵们待遇嫉妒的眼睛发红。他们没想到当兵还能享受这么高的待遇,日子还可以过的比富裕地主还好,每天吃的就有荤有素。对他们很多人来说,当兵就是为了吃梁。在哪里当兵都是当兵,象电影里面说的,到边关守卫边疆还是无比关荣的事,很多官兵没有犹豫都选着了参加窑岗边防军。特别是,窑岗人还给银子帮助娶媳妇,这更是很多官兵们想不到的。所以整个中书省的媒婆都忙绿起来。很多姑娘听说能嫁给窑岗军人,都想方设法求媒婆帮忙。虽然中书省一直是大明朝原来官员们治理,可是这里消息不闭塞,都知道窑岗军人待遇非常高。很多年轻人想去当兵根本没有机会。姑娘们也都是想嫁给这样军人,听说窑岗官兵来要来挑媳妇,不但姑娘们着急,姑娘家里人也跟着急。他们知道自己姑娘要是嫁给窑岗军人,那就是等到保障了。即使女婿殉国了,姑娘也能得到窑岗人妥善照顾。
最后,阎伯驹接收的官兵们和家属有四五十万人。这可是让张知木和窑岗的大员们高兴坏了。
关于这一大坨子人员,张知木和陈玉峰、欧阳鹤的意见完全一致,那就是统一使用,绝不分开。商量了一下,决定从各军抽出一部分军官,将这部分官军官兵们改编成四个边防军,连同家属将他们安置到黑海沿岸,一大部分人安排到克里米亚半岛和第聂伯河沿岸。
陈玉峰说:“这四五十万人,用不了几年就会有一百万人,再过些年就会有几百万人。我们鼓励他们生育,每生一个孩子,给补助一点儿银子。”
“对!我们还要把医院学校商场都建好!”欧阳鹤赞同说。
“我们将克里米亚半岛的那个深水港建好,就可以安排很多人员就业。哪里既有我们海军基地,有很多水兵,有很多步兵,再有很多边防军。就是我们在黑海沿岸的一块基石。”张知木说。
对于这件事,陆成祥是坚决支持,保证提供所有资金,还说马上派出商铺跟随军队进驻到驻地去。商场跟随军营一起建。卢炳义也组织教师支援边疆,对军队中有文化的官兵,先调到窑岗进行培训,适合做教师的安排做教师。适合做其他工作的,也加强他们的技能。到了边疆,他们都是要担负很重的责任。原来的大明朝官兵们普遍文化水平很差,有文化的官兵非常少,也更显的可贵。
由于亚述海的火电厂正在建设,所以配套的电网建设也要跟上。电报电话网路也要铺过去,这些基础的设施,对边疆的稳固非常重要。
崇祯皇上从包头那边回来,听说了这些安排,除了对于一下子出来了四五十万需要安排,感到吃惊外,也对这样的安排非常满意。不过,他也知道这事是需要一大批银子做保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