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说阡陌交通,土地平旷,如今看着这样铺开的农田,薛瑜倒有了几分联想。三三两两的农夫和妇人在其中赶着牛或是自己背着犁向前,小孩在重新犁开翻地的土地上跳来跳去,捡起里面收割时漏了的谷子。
此时离日落还早,这时候过去怕会打扰农家翻地,薛瑜只看了一眼,没有停留。倒是薛玥看个不停,她在宫中时压根没见过农家劳作,被兄长带出来,看什么都新鲜,“他们在做什么?”
“翻地来年好种田。”薛瑜解释道。
远处有盈盈波光与飞鸟,映在薛玥的眼中,有在田中忙碌的孩子抬头,怔怔地望向这些骑着马的路人,与薛玥对上目光,被吓了一跳,一脚深一脚浅地跑向大人们旁边,“阿耶,阿娘!又要纳粮了,快去找人!”
一行人已经走远了,不曾听到他的喊声。
鸣水县县城建得离行宫不远,大概走了近十里,土黄色的城墙就已经遥遥在望。按照薛瑜的估算,这里应该是距京城最近的一座县城。进出城门的百姓数量与京城远远无法相比,薛瑜看到城门时门前就只有守门的兵卒,到了的时候也只有刚从里面出来的两个路人。
见到他们一行人的衣着打扮,城门卒连身份路引等等全部都没检查,点头哈腰地送他们进门,“贵人们第一次来鸣水吧?想瞧皮子还是想瞧木头,哎呀我们鸣水,别的不多,这两个管够!就是城北那边最近乱了些,免得污了贵人眼,您们在南边转转就是了。”
见过过路介绍推销的,像这样一来就把短处暴露出来的人,薛瑜还真没见过。不免对所谓乱的城北生出几分好奇,点头谢过,驾马入城。
如方嘉泽所说,鸣水县的确没什么特别的。一条大街从南走到北,整个县城就看完了。城内的屋舍大多也是土墙,砖瓦木房少之又少,整座县城都显得灰扑扑的,要不是县衙门前挂了匾,也勉强有两个柱子撑着,看起来和普通民居没什么不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