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通过镜片组合和间距变化,能够改变远观距离,薛瑜带着众人一起观察了几个定点,讲解完用法之后就随他们自己玩了。带来的十五只望远镜,每人发两个,半点也不偏倚,多出来的一个本是作备用防止路上损坏来不及回京调换,如今既然一个都没坏,按皇帝的吩咐就是留给之后隆山的训练营用。

        其他人玩得不亦乐乎,正比拼着看山上细节,一位有些眼生的将军靠过来,“殿下,此物能否装到□□上?”

        薛瑜一顿,这也是她在研究的事情。

        限制弓的因素大多是射程,限制弩的因素则是准确度,除了天赋极佳天生就有好眼力的神射手,很难看清太远的地方,以至于弩越来越往重型、大型演变,她在将作监看到的东齐覆灭前后的“万钧弩”就是其中翘楚。

        就算到近代炸膛率也居高不下的枪械在炼铁工艺达到之前她是不打算搞出来谋杀自己人的,靠望远镜与弩机的组合,理论上也能达到千里外取敌首级的类似□□效果,只是因为试验还没成功,就没有拿出来和皇帝说,没想到会这时候就被第一次碰望远镜的将军察觉了这个用法。

        “现在还不行。”薛瑜摇摇头,“如果要组合使用,只能先借镜瞄准,再挪开发射。”

        □□的反震已经碎了好几片镜片了,全靠水晶磨镜替换,成本就太高了,基本上是发射一次碎一次。加上瞄准镜的位置偏移,需要从望山瞄准三点一线发射变为先依靠望远镜定位、再估算偏移角度发射,具体的数据还得靠一次次试验收集,她来行宫也是有就近取材的想法在。

        “这样啊……”旁边竖着耳朵听的几位将军都遗憾地叹了口气,拍了拍后面一个看着年纪最大的中年人,“那就得看你了。到时候给我们操练出一支千里弩兵,那天下何处不可去得?”

        他们都是年少时在军营中一起长大的同袍,说起话来也不拘束,开了几句玩笑,把两个望远镜揣进怀里藏了起来。将军们都不是菜鸟,对千里望的重要性心中有数,“此物,吾辈以性命相保,镜在人在,人亡镜亡。”

        “若有万一,无法带走,请务必毁镜。”薛瑜没有说什么要保重的话,战争的残酷性,常年驻守边关的将军们比她清楚得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