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近期动向,薛瑜问起了今天刚听到的两件事。陈关守在京城,被薛瑜一问,便想起了李娘子是何人。

        “李家娘子父亲重病,来了些破烂亲戚要过继好承爵,闹起来被李家娘子轰了出去,这些日子就忙着处理这些,糟污事不好污了公主的眼睛,难免就疏漏了些。”

        事情虽小,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李娘子作为公主的武师傅,相关的消息还是会从陈关这里过一遍。京中眼线处处,尤其是被犁了几遍的士族们不敢冒头的时候,此消彼长,他们的触角也就伸得更远了。

        李父倒真是个倔强的性子。薛瑜脑中过了一遍伍九娘的经历,对南方沧江关之战的结果简直翘首以盼。若伍九娘成功戴罪立功,或许就有机会站到台前,李娘子也有了积攒军功换来允许承爵的机会。确认李家这事似乎不需要插手,她也就按下不再管,只问了一句南方的消息什么时候到。

        “要是时机抓得好,算上赶路,怎么也得到明日了。”陈关答得飞快,“殿下莫担忧,陆老将军戎马一生,自是不会让叛军破关的。”

        薛瑜点点头,问起了旁的。

        听到薛瑜诧异国子监为何会给她面子的事,陈关乐了,“殿下不晓得?书肆如今不仅卖书,还卖纸,那新造出的三种纸,哪个没有殿下的功劳?一贵一贱,不舍得买纸的儒生天天都蹲在京兆府旁边,等着开门送来新纸呢。”

        薛瑜止住他的马屁,细问才知,大批量印刷书籍的日子已经过去,新纸的制造工坊运转良好,出产颇丰。造出的多的纸张,便都运往了书肆,开始为基本只能保本的福利式卖书活动赚钱。

        齐纸二号与三号在薛瑜尚不知晓的时候诞生,作为用料最好、技术最优的齐纸三号价格比二号略高,但也没高太多。二号以只有世面纸张三分之一的价格出售,三号则是到了二分之一,更好的质量,更低的价格,甫一问世,就受到了文人追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