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想接受考试,但一则反抗无效,二则襄王手下人那一句句理所当然的“家主来求情,总不会是害怕麒麟儿考不过旁人吧?”实在有些扎心。

        家里金尊玉贵地养着孩子,培养时间比才接触读书习字的普通人家多得多,又有襄王客客气气让人送来的给士族的优待,考不好、考不中,那脸往哪放?

        学舍里刚生出些抱怨,就被金家主大力压下,从县学回来还得被开小灶的士族子弟们,哀鸿遍野。

        六月下旬,由襄王府发出的命令,通行东荆全郡,正式表明了设在九月末到立冬前的选官考试要求。经、算、律法、策论四科在立冬前考完,只是中选,不继续参加考核只能为吏目。等到经过第二轮的选官问策后,才是正式拿到一个官位。

        制度公布伊始,没考过试的普通读书人倒是没什么反应,本以为只需要考完就完了的在任官员和士绅子弟们,却从中读出了深深的针对。在第一轮考试中需要了解的经籍内容,也一起被公布了出来。相比这份通知只早了一旬时间的士族们手中的考试范围,与广而告之的通知一模一样。

        但他们能怎么样?多出来十天针对性复习,又有过去的基础,已经是不错了。

        原则上除了罪犯,所有在籍国民交得起考试费用,都能参考。但具体要求里,经县学报名、士族家族报名或在任官吏及经在任官吏担保四种情况,就意味着并非所有人能够踏入各县乃至白露山下设立的报名处。

        像金家一样,挑出族中优秀儿郎□□学的东荆士绅们还有很多。家不在东荆郡内,但心知靠门第选官自己这辈子都将无缘入朝的庶子、没落士族子弟们,看准了这次机会,纷纷投入东荆郡下辖的县学之中。不为别的,只为能参与考试。

        各县学的数据统计,很快摆在了薛瑜案前。

        流珠来汇报完山下商业街的进度,正好碰到县学的统计,忧心忡忡问道:“殿下,若这次考试所选全都是世家子,该如何是好?您专程让人送去范围,又让人给黄娘他们私下上课,那刚参加县学学习的读书人,念不起县学、只在村中读书的学子,或是被主家不许出门的农家子,岂不是都要注定无缘选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