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识字、数学等等基础科目,薛瑜完全是在广撒网,深耕一地,改变文风,或许一天两天看不到收获,但并不是全无助力。
天才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她所能做的,就是引导更好的环境,避免天才诞生后夭折半途,或是默默无闻。只要有能力,接受足够教导,就能崭露头角。普及义务教育,以她和东荆、乃至齐国现在的财力还做不到,下乡扫扫盲也是付出。就算是孙大圣,也有良好的环境,有补天石作为根基,才有了他的惊才绝艳。
而像蒸汽矿机和发电机等需要更高深要求的研究队伍,则更为速成。选拔有天分工匠进入不同队伍一边制作一边跟进,发电是一部分人,如今带着数据回青南郡调整新的蒸汽机配件的铁匠也是一部分。
学生们或许对电磁原理、碳棒导电和能量转为机械功等等内容不甚了了,但一定能保证拆装维修,个个都是实操的一把好手。虽然学习了很久,但实际上,他们也只吃透了一个方面,想让他们都能掌握原理,以自己的思路吃透整个机械的运转流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实际应用和理论从来都不是截然分开的,在现在这个时代,工坊中实际接触这些的人,才是最了解这些的一批人。这也正是她一边跟进产品,一边深入教导他们原理的原因之一。
就算在后世,各行各业划分精细,一个普通修理技师,由于日积月累对机械的了解,或许不能在理论上有什么贡献,但一定是对这个机械最精通的人。可能,甚至不下于创造机械的人自己。
薛瑜收好手上最后一个电极测试,解答完匠人们的问题,从屋中出来,回头看着闻言如获至宝,重新忙碌起来的匠人们,一时失笑感慨,“我这是做了导……夫子了。”环境太过熟悉,一时没收住,差点让她说漏了嘴。
曾经她是学生,现在却感受了一把导师带项目组的感觉。看着人们为一个新的进展欢呼雀跃,为新的研究惊叹不已,她的努力也就有了回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s://www.huaxiapr.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