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现代言情 > 改变 >
        第一个原则是要把工业区和生活文化区、商业区分开。

        窑岗周围就作为将来的政治和文化教育中心区。生活区,就沿着小凌河两岸展开。估计窑岗现在买的土地,用不了多久都会盖上房子。

        在以现在的冶厂为中心,建设工业区。首先要扩大焦炭的生产规模,成立一个专门的焦炭分厂。煤焦油要就地提炼出汽油、煤油等等。氨水、煤气要全部回收。还要建设一个化工厂,用冶厂的绿矾生产硫酸,然后用硫酸和硝石生产硝酸。再用硝酸和棉花生产硝化棉,也就是无烟**。

        石灰厂要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窑岗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水泥。拦河大坝、船闸建设都需要水泥。

        配套的砖瓦厂,石料厂也都需要扩建。

        马车生产厂迁到冶厂工业区。火枪和****等的生产,要迁到山洞口东面的一个山坳里。那里安全易守,出了问题也不会威胁到其他人。军火生产安全第一。

        锯木厂就建在码头以东的河岸边,这样水路铁路运输都方便。山西的木材供应全国很多地方,尤其是陕西。每年从汾河到渭水山西输送到陕西的木材不计其数。如果以后输送附加值更高的木方子等木材,一定会更受欢迎。因为大宽度长尺寸木方子用人工锯的话几乎很难完成,但是用蒸汽动力的圆盘式锯锯开就很容易。

        望远镜、拉锁、锁头等生产就利用现有的厂房就行了。养殖业,都转移到东面的山坳里。那里离窑岗近,安静安全。

        第二个原则是城市的管网设施一定要超前,绝对不能象前世时那样,城市的地面象拉链一样今天挖完明天再挖。当然前世时,这样每挖一次都有不少人受益,官员们也有这方面的积极性。我们的道路、上下水道,暖气到、煤气道、甚至电缆、电话、电视沟道都要预留出来。还有医院、学校、市场都要合理规划。城市管理的就以警察部队为主。最主要的是制定一部自己的法律,让大家都有章可循。

        第三个原则是,几个大的城市建筑位置要固定下来。现在的文化宫前面的广场就是一期城市的中心,运输公司的车站也在旁边。码头的位置就设在窑岗以南小凌河的转弯处,这样很快的再这个广场和码头之间就会成为一个商业区。将来的火车站就设在窑岗的南部与码头和广场都等距离的地方,距离既不能太远又不能太近。这个三角地带就会是商业区的中心。不论车站还是码头都要留出足够的广场面积和绿地面积,不然以后再想搞这些就搞不起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