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现代言情 > 改变 >
        这次李自成东征,不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时山西与陕西之间黄河河段仍然在明朝控制之下,严河防守备始终是明朝设防的重点地区。李自成的大顺军先遣队渡河东进,引起了明朝的警觉,崇祯帝责令守河将领忠于职守,严加防范。为了保证装备齐全的20万大军渡河,李自成进行了周密部署,动员全军将士作了充分的准备。既要有足够的兵力,猛烈的炮火压倒明军,击溃明朝守河部队,确保军队渡河的安全,又要抓住最为有利的时机,使东征大军能够安全渡河。所谓最好的时机,自然是在黄河冰封时期,乘坚冰而渡,农民军在这方面已取得了成功经验。若是黄河冰冻层薄上面不能承重,那就必须采用船渡,首先要解决船的问题。李自成在沙窝口造船3000艘,又收取民船万余艘。可见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分。

        李自成将横渡黄河的地点选在禹门。禹门地处汾河入黄河的河津以北三十里处,此处正是黄河出了峡谷,奔腾南下之处,这里也叫龙门,据说是大禹治水时所凿,因此为纪念大禹称此地为禹门。

        在李自成的周密部署下,20万大军,乘黄河冰封之机,在禹门顺利有序地渡过黄河后,所向披靡,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就占据了蒲州,猗氏、闻喜、绛州(今山西新绛)。

        崇祯皇上得报后,自然龙颜大怒,鉴于各地官民倡逃成风,正月二十日,崇祯帝连续发出两道谕旨。一道是制止倡逃。说寇患地方,人心不固,闻警逃避,法纪荡然。其倡逃者,不论宗室、官绅,立行拿问。另一道是表彰急公倡义之举。说畿南震邻、紫马、龙固等关,极宜加强守备,要以一贼不入为功,倡义急公者,奏闻纪录。同时任命郭景昌以右都御史巡抚山西,接任蔡懋德出任山西巡抚,任命御史金毓峒监军山西。

        令崇祯皇上不解的是,山西传来的消息说,窑岗人正在欢欢喜喜过大年,没有一点紧张的意思。这让崇祯皇上紧张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窑岗人不全力备战,那就是有投降李自成的意思啊。如果是这样那可就是大事不妙了,他知道自己派出的官员的斤两,靠他们是不可能制止住李自成百万大军的。崇祯一直对窑岗的张知木的承诺很放在心上,因为张知木答应要把李自成的军队挡在山西,不让李自成进攻北京。可是崇祯也担心,窑岗一共也没有多少人马,就算是他们有火器之利,可是李自成那是百万大军,就是挺着让他们杀,也杀不过来。难道是他们自知不敌要投降吗?

        崇祯喊过来王公公,“马上了解一下,窑岗人到现在还不备战,是要干什么?”

        =======================

        滑翔飞伞、橡筋航模、制作钢琴、组建空军。--《南宋记忆》进展。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s://www.huaxiapr.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