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现代言情 > 改变 >
        唐景窑说:“好吧!等船闸这边都稳定了。我回去和您详细汇报一下小凌河工程的事情。”

        张知木带来的一行人和陈玉峰他们回来的一行人,告别了范成坤和唐景窑他们,登上了停靠在小凌河这边码头上的两艘客运驳船就向窑岗方向进发了。客运驳船上的座椅都很舒适,每人面前还有一个小茶几。服务员为大家送来了热茶,驳船由于和拖轮是用铁链连接的,蒸汽机的轰鸣声,驳船上几乎听不见。驳船在河里运行的非常平稳。

        设计这个客运驳船的时候,张知木参考了那种封闭快艇的设计。驳船吃水深,水面部分尽量矮,这样船的稳定性好。采用了全封闭的船舱,这样有点风浪对船里面的乘客没有影响。船舷的玻璃都是钢化玻璃,很安全。通风用的电力从拖船上引过来。

        由于小凌河的水位提高了,大家在船里面看两岸的风景,也看的很远。

        坐在张知木身边的李云鹤,指着岸边正在山坡上修梯田的垦荒队员们说:“张总,你看我们的梯田都修到那么高了。”

        张知木看了看问:“修的太高,浇地也是问题啊?”

        “哈哈!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们原来给机床作动力的蒸汽机,陆先生都让我们给改成能带动提水泵的。现在它们也成了宝贝。以后在小凌河两岸,会建几处专门儿的提水站。”李云鹤回答说。

        张知木突然想起来,黄河两岸还有很多光秃秃的土山,那是由于干旱的原因,草木都不生长。可是那里的土层都很厚,要是能把黄河水提上去,是不是比山西这里容易开垦土地。张知木对李云鹤说:“我看我们回去研究一下,是不是在三门镇附近建一个发电站,这个电站既可以给开元新河供电,也可以在黄河岸边建一个大型的提水站,这样黄河岸边就可以开出来大量的耕地。那里开荒,要比我们山西开荒成本低多了。”

        坐在张知木身后的卢炳义听见二人说的话,忍不住的坐了过来,说:“张总的想法好。上次我和你们过黄河的时候就在想,黄河两岸好多地方守着黄河,确是干旱的出奇,实在是不应该。我们要是能在黄河岸边建成提水站,那可是功德无量。”

        张知木问卢炳义:“卢先生,我一直在考虑三门峡的航路事,虽然开元新河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可是那里的过船能力实在是有限。我们能不能把三门峡航道里的礁石都炸掉,让那里通行无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