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多尔衮再攻墙子岭窑岗分兵又出击
崇祯皇上听到满清进攻墙子岭消息时,墙子岭守军已经抗击了一天。
那些平时看不起窑岗人,甚至想置窑岗人于死地而后快的文臣们这次却不计前嫌,要求崇祯皇上请窑岗人出兵相助。可是情况未明,满清还没威胁到北京,崇祯皇上还不准备请窑岗人出兵。因为刚刚为钦差的事儿,崇祯皇上在窑岗人身上吃了大亏。现在能不请窑岗人出兵还是尽量不求人。崇祯皇上心里还有一个算盘,那就是现在明军的实力也有所加强。上次一个窑岗人送来的火枪和**大部分送给山海关的吴三桂,也有部分分送给了长城上的关卡。朝廷兵部和工部也一起研制了和窑岗人一样的**,已经大批的装备到各关卡。明军的战力也是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崇祯皇上认为只要后援得力,墙子岭应该能守住。
李治安排在密云的情报站及时的将满清进攻墙子岭的情报发回了窑岗。因此窑岗人知道满清进攻墙子岭的消息,要比崇祯皇上早得多。
陈玉峰知道正北面漠北蒙古人的威胁已经解除,刘云他们撤回来的两个骑兵军,可以用在东西两面了。
这种决战式战斗是最符合窑岗人意愿的,不然要是到处追着这些蒙古人就麻烦了。可是窑岗人来不及庆贺,就又将骑兵第一军和骑兵第三军派出了。这次由周遇吉带领第三军向西从黄河西面绕过去堵住漠北蒙古人,支援西路;李威带领第一军从长城北面向东绕过去,堵住满清的退路。虽然都是长途奔袭,但是和刚刚进行的奔袭作战还是不同的。因为刚刚进行的奔袭和将要进行的奔袭,只能算是短途奔袭了。这次长途行动,要有马车跟随前进,这样才能保证军队长时间行动的给养问题。
为了出击的保密性,李威和周遇吉都是带着队伍向北前进,他们都是向北然后突然分头向东和向西。由于他们行动突然动作迅速,不会给细作送情报的时间。因为他们没有电报,想送情报靠快马根本来不及。用信鸽在这里短距离还可以,长距离很不容易,因为草原上的鹰特别多。长距离送情报很不安全。
其实满清确定了进攻的时间之后,就提前派出几路人马,快马通报和他们联合行动的蒙古人。当然给灰腾梁山蒙古人送信儿人一定找不到人,不过这已经没意义了。可是给黄河西面送信儿人却是完成了他们的使命,赶在周遇吉他们前面把情报送了过去。
漠北蒙古人这次是兵分两路,一路是从北面准备直接对付包头一带的窑岗人,如果得手的话,就可以过黄河把原来鄂尔多斯人那块宝地据为己有;另一路是从贺兰山出击,要先夺宁夏卫,如果得手就可以向兰州进军。
北路这些蒙古人做梦也没想到,窑岗人会主动出击,将他们堵在营地里。他们那些经常能取得不凡战果的战术也没用上,高速机动的骑兵也没用,几乎被全歼,只有几千人马逃回了漠北。不过逃的匆忙,没想到给他们沿着西路进攻的蒙古安达们送个信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